茶藝,萌芽于唐,發(fā)揚于宋,改革于明,極盛于清,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明代的茶藝思想,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哲學思想加深,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間俗飲不斷發(fā)展,茶人友愛、和諧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而
茶藝,萌芽于唐,發(fā)揚于宋,改革于明,極盛于清,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明代的茶藝思想,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哲學思想加深,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間俗飲不斷發(fā)展,茶人友愛、和諧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而茶畫,作為茶文化的重要部分,當然離不開上述特征。
明代著名文人唐伯虎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他愛茶,喝茶、寫茶、畫茶,他的茶畫是明代的絕品,在中國茶畫中占有相當?shù)牡匚弧?
其《事茗圖》卷是他茶畫中一幅體現(xiàn)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畫中,他用自己熟練的山水人物畫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蒼松,飛泉急瀑。他的畫充滿了浪漫的情調與豪放的風格,但又不是放蕩不羈。畫中景色,或遠或近,或顯或隱,近者清晰,遠者朦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朧之韻。在畫的正中,一條溪水彎曲汩汩流過,在溪的左岸,幾間房屋隱于松、竹林中,房下是流水,房上是云霧繚繞。此景,讓人一看,宛如世外桃源。房中,門戶大開,一人正在就讀,案頭置有茶壺、茶盞,品茶就讀之意韻蕩然飄出。屋外右邊,一老者手持竹杖,行在小橋中,身后跟著小童,小童手中抱著古琴……也許,這又是一個契合自然的茶人。此畫左邊,唐伯虎自作題詩:“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有人說,這是唐伯虎心隱山林品茶就讀的生活畫,也有人說,這是明代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文人雅仕隱居圖!妒萝鴪D》,不管是畫還是書,都是明代佳品。
從唐伯虎的這幅茶畫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畫作品,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上面說過,明代的茶藝思想,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愛,和諧共飲。這些意韻在此幅茶畫中都得到很好地反映。
為什么明代的茶文化主張契合自然?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明代開基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是明代茶文化的主導與發(fā)展者,是自然派茶人的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他失了意后,十分厭惡宮廷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因而他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隱逸。他在隱逸的道路上,創(chuàng)出了自然派茶道。在他的影響下,不少失意的文人開始步入并留戀起此道來。
唐寅,字伯虎、子畏,號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詩、書、畫俱佳,擅長山水、人物、仕女、花鳥畫。
責任編輯:陳曉夢
免責聲明:本新聞、資訊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