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硯臺,大多數(shù)藏家首先想起的會是端硯、歙硯等。然而,有一種硯昔日被認為是眾硯之首,如今卻存世總量極少,并逐漸受到收藏家們的追捧——這便是青石硯。
墨之最愛出自天然
提起文房收藏,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俺帯庇直还湃俗u為“文房四寶之首”。
在端硯、歙硯、洮硯和澄泥硯這四大名硯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值得一提的硯。譬如山東的紫金石硯、龜石硯,大汶口的燕子石硯,蓬萊的砣磯石硯,即墨的田橫石硯和溫石硯,曲阜的尼山石硯等等。略想起來,似乎這些硯的產(chǎn)地都離我們較遠。其實北京黃土坡出產(chǎn)的青石硯,也是非常出名的。
青石硯最著名的使用者便是毛澤東。在建國伊始,著名畫家齊白石將自己珍藏的雕花青石硯贈予毛主席已經(jīng)成為了一段佳話,青石硯也因此而出名。
位于北京房山區(qū)河北鎮(zhèn)的黃土坡村是北方造硯之老坑。老坑石最名貴,呈天藍色和黑藍色,質(zhì)地細若潤玉、濕嫩而滑、滑中帶澀、色彩柔和,所造之硯叩之有聲、貯水不滲、澀不帶筆,易發(fā)墨而不揮毫,可謂墨中極品,俗稱黃土坡青石硯。此硯除了“重而輕、剛而柔、秀而嬌”外,還有名貴的石品花紋,例如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玫瑰紫、火捺、豬肝凍、天青、翡翠、金銀線、石眼等。因為是老坑之石,所以它的石料屬于特殊材質(zhì),石料還可以用于醫(yī)療按摩用品、浮雕及建筑物的裝飾點綴之用。
青石硯的石材取之“老坑”,為華北以至全國所獨有。它細膩、溫潤、色彩柔和,多為天藍色或黑藍色,有的還點綴著綠色或白色的斑點。拿在手中把玩、欣賞,頓覺靈氣飛出,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然美。因易于雕刻、加工,因而也就成了歷代石匠、民間藝人的最愛。由此石制成的硯,與四大名硯多有相似處:“發(fā)墨細快”“澀水留筆,滑不拒墨”。但最為獨特的地方,是實用性之外還極具觀賞性。現(xiàn)代社會,硯臺僅有實用價值就遠遠不夠了。因此,說黃土坡的青石硯,也是現(xiàn)代民間工藝中盛開的絢麗花朵,絕對算不得夸張。
潘家園市場的“雅頌軒”的店主楊振軍介紹說:“經(jīng)過了歷史的文化積淀,工藝講究的筆墨紙硯,已成為投資商、收藏家難得的收藏品。但所謂的文房四寶只是文房用具中的一小部分,文房用具中還有很大一部分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知和重視。在拍賣會上,很多四寶之外的文房用具所創(chuàng)造的拍賣價格,甚至超過了文房四寶的拍賣價格!痹谶@里,人們可以更多地了解、目睹青石硯這一瑰寶。
硯之上品貴在雕工
青石硯的雕刻,相傳始于唐,盛于清。據(jù)說,清代的乾隆皇帝曾親筆題詩贊硯,還曾賜硯紀曉嵐,硯的石料就取自黃土坡的“老坑”料場。傳說或據(jù)說,不一定是事實,卻也透出了些許制硯史的淵源——倘由此追溯、推算起來,青石硯的發(fā)端,怎么也是幾百年前的事了?
“青石硯,貴在雕刻技藝。對傳統(tǒng)的平雕、浮雕,許多工匠、藝人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一塊石料,在常人眼里,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可放在工匠、藝人面前,便是寶。伴隨著刀、鋸的舞動,數(shù)日或數(shù)月之后,一件精美的硯臺便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了!睏钫褴娬f道。
青石硯的制作工序,至少有20多道。根據(jù)石料的形狀、紋路,雕出的硯臺總是異彩紛呈。若大致分分類,主要有三。其一是人物典故,譬如“太白醉酒”“舉杯邀月”“天馬行空”“漁舟唱晚”。其二是蟲鳥花草,譬如“荷花硯”“南瓜硯”“龜硯”“金雞報曉”。其三是龍鳳古建,譬如“五龍硯”“九龍?zhí)壮帯薄疤靿。自然,三大類只是走馬觀花式的泛說,倘細察,還有較為含蓄、抽象的祈愿明志類,譬如“官上加官”“蓮年有余”等。還有,就是近于龍鳳古建類,卻又不是或很難說是龍鳳古建類的,譬如“靈蛇出洞”“古幣硯”等等。
龍,是炎黃先祖的圖騰,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而威武不屈、拼搏進取,無疑是其顯現(xiàn)出的核心現(xiàn)代意義。世界著名的周口店古人類遺址,地處房山區(qū)。因此,房山區(qū)素有龍的故鄉(xiāng)一說。前些年,曾有本歌頌房山區(qū)英雄模范人物的報告文學集,其名便為《龍鄉(xiāng)群英譜》。黃土坡的青石硯,多有龍的構(gòu)圖、龍的形象!拔妪埑帯薄熬琵?zhí)壮帯保斒谴碜。這些龍硯,集實用性與觀賞性為一體。不難想象,一邊揮毫舞墨,一邊欣賞騰龍,給人的,必是一種愉悅和向上的力量。
文房走俏藝術(shù)市場
近兩年,隨著藏界對文房的需求不斷加大,收藏愛好者越來越多,文房市場行情呈逐步升溫之勢,一些拍賣公司相繼推出了有特色的文房專場。2003年“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中,多件文房用品創(chuàng)出了天價。
例如,2005年香港蘇富比推出的“瑪麗及莊智博文房瑰寶珍藏”專場,匯集了古樹根、犀牛角、玉及銅等不同物料制成的文房珍品148件,其中不少都創(chuàng)造了文房用品拍賣的新紀錄,總成交額超過7000萬元。2006的“翦松閣精選文房用品”專場,全場116件,成交率84%,總成交額3590萬元,反響之強烈出人意料。
2007年西泠的“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成交率高達98%。北京的“文房清韻——清代硯墨筆印專場”自清乾隆時期直至近代名家的硯、墨、筆、印文房類精品共111件,成交率高達89%,成交額1460.36萬元,令人刮目。2005年,唐代王丘六足蓮花奉雙鳳池硯在北京拍出126.72萬元。同年,清乾隆松花石雕靈芝紋硯以285.776萬元成交,創(chuàng)出硯臺拍賣的最高價。
收藏專家認為,文房市場升溫,主要有幾大原因:首先,價格尚處相對低位,大多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價格區(qū)間,因此未來上漲空間大,投資價值可觀;其次,文玩雖小,但卻是內(nèi)涵豐富的載體,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物化了的民族傳統(tǒng),所以隨著社會整體收藏熱的帶動,文房拍品升溫是必然。
藝術(shù)品收藏專家傅光榮認為,文房用品的收藏不同于一般的古玩。這些物品不僅有著藝術(shù)內(nèi)涵又兼具實用價值,并且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近年來出現(xiàn)的收藏熱和民族文化不斷推動,在大環(huán)境上帶動了文房拍品的升溫。
傅光榮表示,文房用品的收藏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流傳有序,特別是曾經(jīng)在拍賣中“露過臉”的精品。因此,有收藏文房意向的藏家需要具備較強的經(jīng)濟實力和較高文化修養(yǎng)。普通收藏者則可以嘗試從竹雕筆筒等類型的低檔拍品入手,以積累經(jīng)驗。
[聲明]: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