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聯、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作品展”于10月23日至11月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今年9月初,由全國各地選送參加十一屆全國美展的1019件中國畫作品匯集上海。中國畫評審委員會遵循把握時代性、學術性、多樣性、創(chuàng)造性的原則,采用電子計票公示程序,通過多輪規(guī)范、嚴格、公平和公正的評選,遴選出516件入選作品(其中包括90件獲獎提名作品,提名作品中又包括銀獎提名作品8件、銅獎提名作品7件、優(yōu)秀獎提名作品5件。金獎提名空缺)。
本次展覽在上海結束后,90件獲獎提名作品將于年底赴京展出。屆時,銀獎、銅獎和優(yōu)秀獎獲獎作品也將揭曉。
此展展出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五年來中國畫領域的創(chuàng)作成績、總體水準和發(fā)展態(tài)勢。516件新作表明,人物、山水、花鳥各門類齊頭并進;工筆、寫意,水墨、色彩諸般手法各展其能,中國畫創(chuàng)作呈現出多樣化發(fā)展的喜人局面。這些作品無論在思想內涵還是藝術表現方面,都比以往有明顯的拓展和提高,顯示出當代中國畫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勃勃生機。展覽表明,時代性、藝術性、多元性和創(chuàng)新性,成為當代中國畫的最大特征;新人輩出,彰顯創(chuàng)造才華與藝術個性,是當代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特征。
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551件,入選作品之外還展出了評委作品35件。這些作品在上海展覽中心洋洋灑灑地鋪開,展線長達兩公里,規(guī)模宏大。展廳里,操著各種方言的海內外畫家和藝術愛好者會聚一堂,在各自喜愛的作品前拍照留念,與相契的畫家談論藝術。記者在展覽現場聽到了另一種聲音,有幾位畫家在談論著此次展覽金獎提名空缺的事。有人說金獎提名空缺是評委們認真負責的表現;也有人說這是因為當前的中國畫壇太浮躁,追風心理嚴重,畫家靜不下心來搞創(chuàng)作;另有一位說得更直爽:“畫面雷同,功夫不到!笨磥,金獎提名空缺頗令人遺憾。
對此,身為評委的中國美協副主席、上海市美協主席施大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盡管這次展覽整體水平比較高,一些有影響的畫家認真參加了大展,一些年輕畫家也體現了對人性、對生活的思考,但沒有一件作品可以達到金獎的標準,所以決定不設金獎。
參加本次畫展評審的上海美術館館長、著名國畫家方增先在對展出作品肯定的同時,提出了一點擔憂,那就是現在不少年輕人的作品在刻意地“描”和“摳”。他認為從好的方面講,這些作品風格化很強,但有相當一部分讓人看不懂。尤其人物畫,好像走上了另一個路子,長此以往,對中國畫發(fā)展的影響將十分消極。方增先直言,如今年輕人的繪畫基本功不夠。他說:“搞藝術要全心全意,要沉得下心,它好比是馬拉松賽跑。畫的每一筆都要有分量,有來歷,不然會像豆腐渣建筑,基礎不牢是要坍塌的。”
本屆展覽金獎提名空缺,體現了評委們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展廳里懸掛的序言是對這次展覽的最好說明:“中國的現實問題和自己的文化訴求,永遠是別人無從代言的。藝術的力量,源自本體的精神內核。中國畫至關重要的精神特質,是其中蘊涵的人文情操和現實關懷精神,只有承載了人的喜怒哀樂,貼近民眾,切入社會,直面現實,體現人文情懷而且具有獨到藝術表現的作品,才會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看來,中國畫怎樣在更高的學術層面上開拓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如何既有創(chuàng)造性又有經受歷史考驗的思想深度等等學術課題,還有待人們繼續(xù)深入探討。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