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兩位科學家通過神經學和光學分析,對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進行了新的解讀,他們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系視覺誤差所致。西班牙阿利坎特神經科學院的科學家路易斯·馬丁內斯·奧特洛和迭戈·阿隆索·帕布羅斯通過最新研究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系視覺誤差所致。她的笑容之所以時有時無,是因為我們在注視她的時候,眼睛會向大腦輸送不同的信息。
一開始,兩位科學家要求志愿者在不斷變化的距離觀賞畫像。在距離很遠時,看到的圖像很微小,志愿者很難分清其面部表情。隨著距離接近,畫面變大,他們開始看到笑容——畫像越大,越容易看到笑容;接著,科學家讓志愿者分別注視30秒鐘的白色屏幕和黑色屏幕,然后再讓他們觀賞蒙娜麗莎畫像。志愿者在注視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眼睛長時間注視也會影響志愿者觀察到笑容!眾W特洛說。他們利用軟件跟蹤20名志愿者注視畫像的位置,同時分析他們眼中蒙娜麗莎的笑容變化。在注視了1分鐘后,志愿者傾向于集中到蒙娜麗莎嘴巴的左側,并判斷出她在微笑。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容及比例:高興 83%,厭惡9%,恐懼6%,憤怒2%。 (綜合)
“神秘微笑”的困惑
意大利著名畫家萊昂納多·達芬奇創(chuàng)作的《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肖像畫杰作。畫中蒙娜麗莎的嫵媚笑容具有一種如夢似幻的千古奇韻,被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時而容光煥發(fā),轉瞬間就神情嚴肅?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令無數(shù)欣賞者和研究者感到困惑。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