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黃秋園 山水畫 業(yè)余畫家 大師風范 藝術界 推崇
黃秋園作品《秋山幽居圖》
黃秋園作品《山隱幽居》
黃秋園作品《秋翁閑坐圖》(局部)
一邊是雄渾博大、元氣淋漓的山水畫,另一邊又是精雕細琢、妙窮毫厘的工筆畫;既有長達20米的《中國三大名樓圖卷》,也有充滿生活趣味的寫意小品。這些都出自當代著名畫家黃秋園的筆下。
昨日上午,“紀念黃秋園逝世三十周年作品展”在南山區(qū)鵬寶軒美術館開幕。該展覽由深圳市文聯(lián)、深圳報業(yè)集團和南山區(qū)文化局聯(lián)合舉辦,共展出黃秋園作品50多幅,將持續(xù)展至10月29日。黃秋園之子黃良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是黃秋園作品在廣東的首次展覽。
曾為“南昌書畫之家”創(chuàng)辦人、南昌國畫研究會會長的黃秋園,畢生運用業(yè)余時間從事繪畫,“工筆、寫意兼擅,水墨、青綠并能”。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就先后在武漢、長沙、濟南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他晚年時獨創(chuàng)了一種新技法“秋園皴”,并編著有《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技法》一書,在藝術界頗具影響力,更受到李可染、劉海粟、關山月等名家的推崇。
自學成才,業(yè)余作畫
“自學成才,業(yè)余作畫”,這是黃秋園藝術道路上的兩個“標簽”。不過,幾乎所有看過他的作品的人都會由衷地發(fā)出贊嘆,難以相信眼前具有大師風范的作品竟然出自一個“非科班出身、非專業(yè)”的畫家之手。正是這種“出乎意料”,使黃秋園孜孜不倦、造詣深厚,卻又淡泊名利的藝術生涯更加令人感到敬仰。
1914年生于江西南昌的黃秋園,幼年啟蒙于私塾,從小酷愛繪畫,十幾歲就師從父親好友左蓮青學傳統(tǒng)中國畫。他對繪畫的悟性較高,擅長于獨立鉆研各種傳統(tǒng)藝術風格,探索自己的審美取向。19歲時,他開始賣畫,作品頗為暢銷,后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了個人畫展。抗戰(zhàn)期間,黃秋園還在泰和、贛縣等地參加過義賣畫展,所得款項均贈難民救濟會,這在當時具有領風氣之先的意義。1938年,24歲的黃秋園考入江西裕民銀行工作,后一直在金融業(yè)工作,至1970年才退休。
“南人”心境,“北宗”技法
黃秋園一生對繪畫的投入程度,可以用“癡迷”來形容。黃良楷介紹,黃秋園每天除了工作、吃飯、睡覺之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繪畫上。他遍覽古今名作,刻苦臨寫,尤其喜歡石溪、石濤等名家的作品。他堅持中國畫藝術的價值精神,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tǒng)精華,大膽探索,獨樹一幟。其中,他最擅長的山水畫由傳統(tǒng)入手,開創(chuàng)出一種個人風味較為強烈的畫風。有評論家認為,在黃秋園的山水世界里既沒有南北之分,也沒有文人、院體之別,他以“南人”的心境探秘“北宗”的各種技法、技巧,自然地彰顯出自己的胸襟。
在此次展覽的開幕式上,深圳報業(yè)集團社長黃揚略說,從作品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黃秋園畫山水是很花工夫的,他在傳統(tǒng)技法上學得很深!半m然黃秋園長期在金融業(yè)工作,卻能在業(yè)余時間如此專注于繪畫藝術,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文化藝術界人士學習!
著名畫家魯慕迅曾在江西南昌參觀黃秋園紀念館時,創(chuàng)作了一首古體詩表達自己的感慨。其中一句寫道:“詩文圖畫見真率,人品藝道流清華。”魯慕迅認為,黃秋園是一位非常全面的國畫家,山水、花鳥、書法等均見長,既有石濤等名家之風,又懂得從名家的風格走出來,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黃秋園在繪畫藝術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并能心無旁騖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非常令人敬佩!濒斈窖刚f。
“秋園皴”確定他的地位
有評論家認為,黃秋園最大的成功,在于他晚年創(chuàng)作的《江山雪霽圖》等幾幅佳作。這幾幅畫用一種特別的皴法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結構,形成了一種玲瓏別致、自成語匯又具有現(xiàn)代審美意蘊的山水風格,不僅令人驚嘆,更可謂是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藝術獨創(chuàng)。
細看黃秋園所用的這種皴法,它比前人所創(chuàng)的皴法更為繁復,也更為精到,是一種有別于歷代名家皴法的新技法,因此后來也被人稱為“秋園皴”。這種“秋園皴”的出現(xiàn),才確定了黃秋園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正如董其昌所言:“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绷钊烁械竭z憾的是,黃秋園逝世太早,體現(xiàn)此類皴法的作品存世不多。
黃秋園去世后,他的畫作和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逐漸被人們認識,并受到藝術界的認可。上世紀80年代,江西、山東、陜西、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舉辦過黃秋園遺作展,北京更興起了“黃秋園熱”。1986,著名畫家李可染在北京參觀黃秋園個人畫展之后,對黃良楷說:“我很敬佩黃先生的畫!彼親自書寫了一段題跋:“黃秋園先生山水畫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蒼蒼茫茫,煙云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嘆服!”這種評價出自于李可染這樣的大師,是極少見的。
如今,由黃秋園在晚年期間編著的《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技法》一書,已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等藝術院校的教材。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也出版了黃秋園的作品集。“父親生前沒有親見自己在藝術上獲得的贊揚和成就,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作品并沒有被埋沒。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與藝術軌跡,建造了一座豐碑!秉S良楷充滿感慨地說。
[聲明]: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