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6月16日電 (記者 鐘旖)從南宋許迪的《葵花獅貓圖》到明代林良的《魚鳥清緣圖軸》,從清代朱耷的《荷花鷺鷥圖軸》到張大千的《荷花圖軸》,再到中國當代老、中、青三代花鳥畫家的力作……
6月16日,當記者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樓臨展廳,中國花鳥畫千年發(fā)展的演變史以畫作方式呈現眼前,彰顯出傳承有序、文脈綿延的生命張力與藝術魅力。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5d12f60e-55a1-4308-a3cd-db921aa78163_zsite.jpg)
圖為市民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參觀古代花鳥畫。馬天龍攝
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fā)展中心、中國國家畫院聯合策劃主辦的“花開千年 時代意象——中國花鳥畫傳承與發(fā)展學術聯展暨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主題創(chuàng)作學術邀請展”正在展出,吸引書畫愛好者前往“打卡”。
記者在現場看到,近百幅展品從宋代至當代分立單元,由古代花鳥畫與現當代花鳥畫兩部分組成,勾畫出中國花鳥畫藝術傳承與發(fā)展的千年歷史脈絡。古代部分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書畫資源為依托,精選宋代至近代35件(套)館藏花鳥畫珍品,其中一級文物12件(套)、二級文物6件(套)、三級文物14件(套),F當代部分作品60余幅,均來自全國范圍內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花鳥畫家,基本反映了當代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面貌。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882893af-76aa-40cb-a674-f5ef41da7533_zsite.jpg)
圖為市民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參觀古代花鳥畫。馬天龍攝
“展覽本身具備引領性和示范性。此次展覽,通過古畫與當代畫家的新畫搭配,具有傳播時代精神和正能量的意義!敝袊鴩耶嬙焊痹洪L謝小凡說,從畫的品種看,花鳥畫在今天呈現一定的局限性,但打破局限、永無止境地探索是藝術家們需長期堅持的課題。
“此次展覽籌備了兩三年時間!蔽幕吐糜尾克囆g發(fā)展中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喬宜男表示,在策展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特意把從南宋到元明清的花鳥畫館藏與當代畫家作品相結合,按中國花鳥畫的時代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這既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更是對當代花鳥畫的一種思考、一種展望。此外,展覽免費對觀眾開放,有利于向每一位觀眾傳遞中國畫的審美觀,對大眾審美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8ef48742-6a7b-4ebf-bd82-a39802de0a38_zsite.jpg)
圖為市民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參觀當代花鳥畫。馬天龍攝
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6月30日,免費對外開放。(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煙臺市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http://qyd888.com/houtai/edit/UploadFile/20189289257483.jpg)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站無任何關聯。本網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聯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會選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