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該書作者盧平從于志學冰雪山水畫筆墨語言形式角度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于志學冰雪山水畫語言成因的追問中,結合特定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經(jīng)歷,理清了于志學繪畫觀念的來源與形成,冰雪山水畫所賴以發(fā)展的思想基礎和美學觀念,敘述了于志學是怎樣從黑土地貌特征中尋找到和傳統(tǒng)繪畫異樣的方法,構建了冰雪山水畫繪畫語言以及在其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和解決方案。該書通過于志學早、中、后期大量的作品與地貌特征和自然風光圖片作為關聯(lián)比較和形式分析,為冰雪山水畫形成提供了一個非常真實和詳盡的素材,展現(xiàn)出畫家在探索過程中的艱辛歷程以及這種藝術語言對中國畫在題材領域的拓寬和對當代繪畫材質變革的影響。通過對冰雪山水畫繪畫語言的管窺,可以反映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山水畫革新求變的一個縮影,對中國畫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在保持自身傳統(tǒng)文脈的同時以開放的胸懷吸收外來因素、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時代精神的現(xiàn)代形態(tài)有著良好的啟示作用。
于志學的祖籍為山東省文登縣大水泊武計司馬莊人。曾祖父于聿修14歲時離家闖關東來關外學商,先落腳在吉林省磐石縣后又在扶余縣成家立業(yè)。于志學的祖父于耀洲和幾位叔爺都出生在扶余。1897年,在外長年闖蕩的于聿修發(fā)現(xiàn)了黑龍江省肇東縣和老肇州豐樂鎮(zhèn)中間一個被稱為“昌字五井”的荒甸,便率領長子于耀洲和全家遷至這一片荒無人煙的曠野。他和幾個兒子辛辛苦苦建了幾間土房,立起了“于家店”的牌號,使這塊自古以來空寥的大荒原上有了人煙,成為當?shù)氐谝粦羧思摇,F(xiàn)在當?shù)氐睦先诉知道 “先有于家店,后有昌五鎮(zhèn)”的傳說!1〗
1935年1月31日(農(nóng)歷甲戌狗年臘月二十七),黑龍江省肇東縣昌五鎮(zhèn)板子房屯一個破舊土房里,誕生了一個男孩,取名于志學。冰雪似乎天生與于志學有緣,他出生那天,鵝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家里的水缸都凍裂了。奶奶看著剛出生的長孫對家人說,“我孫子是頂著大雪來到世上,將來一定能吃大苦,稟性剛強!
于志學的父親于天喜上過幾天的私塾,有點文化,對這個頂著冰雪出生的孩子寄托了很大希望。他按照孔子《論語》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名言為兒子起個學名“于志學”。于志學出生后,命運多舛,饑一頓飽一頓,造成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病魔纏身,骨瘦如柴。母親帶他四處求醫(yī),也不見好轉,只好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說他是火命,命硬,要想順達必須拜楊、柳、林等木性的女人為干媽,還要“破關”改名,再到廟里當三年廟童,方可逢兇化吉。母親在方圓數(shù)十里沒有為兒子找到干媽,就把他領到了村西頭的大柳樹面前,讓他拜大柳樹為干媽。
于志學八歲那年春節(jié),肇東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有一米多深。第二天清晨,大雪封住了家門,推都推不開。多虧鄰居幫忙把雪鏟開,于志學才費勁把房門推開,他要去給大柳樹媽媽拜年請安。北國冬日的雪后,鄉(xiāng)村一片寂靜,田野、樹木、屋頂和整個村莊被白雪覆蓋。厚厚的積雪,沒到他的腰部,他連滾地爬地來到大柳樹媽媽面前。瞬時,他被眼前看到的景色驚呆了!只見大柳樹媽媽身披銀裝,亭亭玉立在雪原上。厚厚的積雪壓彎了枝條,枝梢處化為亮晶晶的冰凌,在雪后初晴陽光的映照下,隨著陣陣吹來的微風搖舞,像大海中的珊瑚一樣。雪上枝頭還有落下跳上的鳥雀們,翻飛跳躍,鳥鳴聲和風吹冰凌發(fā)出的碎玉般清脆聲匯為最美妙動人的春天之歌。
大柳樹媽媽的美,把八歲的于志學深深震撼了。那是他第一次發(fā)現(xiàn)冰雪的魅力,冰雪的美。當時他在大柳樹媽媽面前立志,長大一定要當一名畫家,要把大柳樹媽媽的美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是童年時期對于志學藝術影響最刻骨銘心的一件事,也是他表現(xiàn)冰雪最原始和最樸素的動因。他之所以能夠創(chuàng)造出冰雪山水畫,很重要的一點取決于他生長在冰雪之鄉(xiāng),那里既給了他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重要的白的冰雪主體意識,也給了他在相當長時間里能夠保持這種來自生活的藝術直覺吸引力和藝術感知力。他的藝術之旅再次證明丹納關于藝術決定于社會、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的學說。〖2〗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wǎng)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wǎng)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wǎng)會選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