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基本技法
(一)、筆法:中國畫在用筆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嚴格的,這些嚴格的要求就是所謂“筆法”。
唐代張顏遠在《歷代名畫記》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式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
1、筆法的原理
自古用筆講“筆意”、“筆理”、“筆法”、“筆趣”,“意”即主觀感情、認識,“理”即客觀規(guī)律,“意”與“理”結(jié)合即產(chǎn)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觀辯證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李苦禪說:“畫至書為高度,書至畫為極則!焙玫闹袊,合起來看,筆筆都是形象。折開來看筆筆都是書法。這也就是“見筆而又無筆痕”的原理所在,實際上是用筆合于自然規(guī)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記了是用筆的筆痕。
2、用筆的幾點要求:平、留、圓、重、變
(1)平,如“錐劃沙”(力量勻?qū),不結(jié)不滯)
(2)圓,如“折釵股”(豐腴、圓潤、富有彈性)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
(4)重,如“高山墜石”(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5)變,如“百川歸!保O盡變化,復歸統(tǒng)一)
(二)、墨法
用筆和用墨是分不開的,所以稱為“筆墨”。明代莫是龍在《畫說》中提出:“古人云:有筆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無筆墨哉?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紹“積墨”和“破墨”兩種。
1、積墨法:
簡單說即是層層遞加。要點有三:
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補充、交錯,不是第一遍的重復與描繪復線,加之結(jié)果是多種筆法的交匯統(tǒng)一。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極強的整體觀念,當疏則疏,當密則密。
2、破墨法:是在前一筆不太干時,趨勢再補充上去另一筆使其融和滲化,合二而一渾然一體,產(chǎn)生鮮活生動,和諧滋潤的效果。
只有積墨,易厚而不潤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實。
(三)、色法:
①色墨重疊法
②色墨對比法
③色墨混合法
④用水、黃賓虹說“水是用的,不是洗的”。
水在作畫時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材料。
(一)樹法:
樹 在山水畫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gòu)成因素,古人云:“畫樹之功居諸事之半!庇纱丝梢姌湓谏剿嫷牡匚。
1、樹的生長規(guī)律和表現(xiàn)方法:
(1)初春樹法:枝干宜蒼勁多枯少葉,墨氣宜澗,山石宜用披麻,少苔點。技有鹿角,魚骨,雀瓜等。
(2)仲春樹法:畫樹干要遒勁并向上發(fā)柔嫩小枝,點以胭脂兼嫩黃綠葉著以深綠,山石宜用小披麻,點宜用小混點或胡椒點。
(3)季春樹法:基本與仲春同,只是小枝柔長而繁榮,點以嫩綠,山石宜長披麻。苔以橫點。
(4)孟夏樹法:樹葉茂陰濃,設色清翠,忌點紅葉,其間可摻雜一些枯樹(死樹),有枯有潤,更有生氣。
(5)仲夏:萬木陰森,降水較多,故樹葉肥潤,畫山石宜云頭皴或解索皴。
(6)季夏:樹葉宜蒼勁而下垂。
(7)孟秋:草木漸漸蕭殺,樹宜遒勁,小枝點要蒼老,若點葉須筆筆有力,著色以青而黃綠,枯枝宜以青和墨或朱或黃點之。
(8)仲秋:枝多葉少,枝鞘宜點朱黃,更有金秋之象,可加以果實。
(9)暮秋:枝干宜瘦勁,色以青或朱。
(10)孟冬:木葉脫盡,樹多不點葉,枝與干用筆宜枯而勁,宜著淡赭,枝干內(nèi)染淡墨。
(11)仲冬:無葉,枝枯老,用筆宜僵勁而古拙,枝多下垂,干染淡墨,內(nèi)先染淡赭墨,山石宜大斧劈,少點苔草(或不點)。
(12)季冬:干宜古怪,枝宜僵曲,小枝宜短禿遒勁,干枝均用墨染。
2、畫樹的步驟
樹由四個部分組成:主干、支干、細枝和葉
(1)、主干:畫樹一般都從主干開始,先畫左邊一條線,后畫右邊,這樣便于觀察大小和位置,兩條線要協(xié)調(diào)。
(2)、支干:畫完主干就接著畫支干,要注意樹的生長規(guī)律,即上小下大,支干要四面生長。
(3)、細枝:畫細枝是支干的繼續(xù),秋冬無葉樹和枯樹才畫,如果畫夾葉樹就可以不畫了。細枝的組織形式有多種。
(4)、葉:樹葉是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水畫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叢樹的表現(xiàn),一方面要求樹的區(qū)別和變化以及層次感,就得用不同的樹葉來區(qū)分,樹葉有夾葉和點葉的區(qū)別,另一方面得用濃淡來區(qū)別。無論是夾葉或者是點葉,組織形式也有多樣。
(二)山石法
畫山石要注意大小山石的組織和穿插,畫山石一般分四個步驟
1、勾:勾輪廓和結(jié)構(gòu),這是造型的重要一步。
2、皴:使平面的輪廓產(chǎn)生體積感和質(zhì)感,它包括擦。在皴的方法上,千百年來,各個時代的畫家們承前啟后,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體系。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皴法
(1)短披麻皴:宜表現(xiàn)冬春之山,原因是冬春時節(jié)草木蕭條,樹葉基本脫落山石的坑洼全裸露出來。用此法就表現(xiàn)這種質(zhì)感。山頭苔點宜以小混點或胡椒點。
(2)長披麻皴法:宜表現(xiàn)季春至初秋之景,原因是草木繁茂,山石全被草覆蓋。故表現(xiàn)的是草木一層層的質(zhì)感。點宜用一字或橫點。
(3)大米點皴:宜表現(xiàn)春天雨景,畫法是先畫輪廓,然后以點代皴,反復多次,由濃到淡。
(4)小米點:宜表現(xiàn)秋天雨景。
(5)雨點皴:宜表現(xiàn)仲冬之山,筆筆質(zhì)感。
(6)折帶皴:宜表現(xiàn)河邊山石,點用插針。
3、染:包括染色和墨,是使體積感更加凸現(xiàn)的繼續(xù)。
4、點:點醒,使平淡的畫面生動起來,近點為苔,遠點為樹。
(三)云、水的畫法
中國畫講究知白守黑,云和水在畫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是使畫面生動的重要手段,云和水一般不用怎么去畫,加深周圍的山石和樹木就凸現(xiàn)出來了,當然內(nèi)部也需要加一些動態(tài)線來體現(xiàn)。
(四)建筑的畫法
建筑是山水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因勢而定。
點景的人物和動物也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