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其、豐子愷、程十發(fā)與上海中國畫院的故事
賴少其、豐子愷、程十發(fā),是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也是上海中國畫院發(fā)展歷程中重要的領路人。他們在各自的繪畫領域獨放光彩的同時,又因共同投入的事業(yè)——建設上海中國畫院而被連接在一起。盡管他們幾乎沒有在同一時間段內并肩共擔領導工作,但前后接力,一起努力締造了上海中國畫院的輝煌。
賴少其 西府海棠 25×22cm 1958年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本報上海訊 方磊 江彥嘉 9月11日至11月15日,由上海中國畫院和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主辦的“三星在隅——賴少其、豐子愷、程十發(fā)藝術展”在上海中國畫院程十發(fā)美術館展出,以此紀念上海中國畫院成立60周年。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通過作品與文獻,講述上海中國畫院在籌建、成立和中興的一系列重要時期中,以賴少其、豐子愷、程十發(fā)為代表的關鍵人物的努力與付出,回顧上海中國畫院的光輝歷程。
第一部分為“籌建·流連上!嚿倨洹。1952年,賴少其從南京調任上海,任華東文聯(lián)籌委會秘書長,兼上海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副主席,主要負責上海美術界工作。1956年,周總理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議在北京和上海各成立一個中國畫院,上海中國畫院的籌備工作責成賴少其負責。同年7月成立籌備委員會,參加籌委會的有陳之佛、豐子愷、馮超然、吳湖帆、賀天健、謝稚柳、唐云、程十發(fā)等海派名家,以及南京的傅抱石和杭州的潘天壽等人。為紀念籌備委員會成立,賴少其與吳湖帆、賀天健、涂克、王個簃、潘天壽、劉海粟、程十發(fā)、謝稚柳、唐云、陳秋草等十位畫師合作一本山水長卷共24幀,賴少其為長卷題“開宗明義第一章”。在賴少其的帶領下,各籌委會成員在短短兩個月之內擬出了一大批必要的文件草案,如《上海中國畫院實施方案》《關于畫院院長與副院長醞釀提名的報告》《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副院長、院務委員會以及行政工作人員名單》《畫師與助理畫師名單》等,搭起了上海中國畫院的基本框架。
豐子愷 土產交流 27.5×24cm 1950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第二部分為“成立·一派新氣象——豐子愷”。1960年6月,上海中國畫院在白公館正式成立,豐子愷任院長,其學貫中西,提倡“仁人愛人”的為學思想,藝術成就并不局限于美術,在文學、宗教、音樂等領域也有廣泛涉獵。豐子愷以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藝品對上海中國畫院的成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20世紀60年代海派名家輩出的上海畫壇,豐子愷猶如一面旗幟,把眾多中國畫名家團結到畫院周圍。當時被聘為畫師的共有69人,如朱屺瞻、程十發(fā)、陸儼少、關良等,他們是新中國的第一代畫師。在豐子愷的影響下,畫師們貫徹“藝術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產階級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文藝方針,投入到火熱的文化建設中。他們緊隨國家的文藝政策,積極開展創(chuàng)作研討、招生帶徒和藝術交流,同時尊重傳統(tǒng)、開拓創(chuàng)新,在努力構建新中國美術體制的同時,也為上海中國畫院今后的中興奠定了良好的開局。
程十發(fā) 老圃秋容淡,黃花晚節(jié)香 136×66.5cm 年代不詳 上海中國畫院藏
第三部分為“中興·躍上新高度——程十發(fā)”。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上海中國畫院迎來了新一任院長程十發(fā)。其于1957年便開始參與畫院的籌建工作,是在畫院體系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海派名家。在藝術成就方面,他“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亦是新中國連環(huán)畫藝術事業(yè)的重要開拓者,他承接了豐子愷的旗幟,對海派藝術的發(fā)展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畫院建設方面,程十發(fā)面臨著畫院在新時期順應時代轉型的重大挑戰(zhàn),他抓住機遇,做出了開拓性的踐行,提出“打破圍墻辦畫院”的真知灼見,使上海中國畫院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得以薪火相傳,并推陳出新。
賴少其、豐子愷、程十發(fā)猶如三顆璀璨的明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照亮了上海中國畫院乃至當代海派藝術的發(fā)展軌跡。此次展覽展出賴少其作品33件,及其藏品16件,豐子愷作品14件,程十發(fā)作品27件,以及涉及三人的大量文獻史料。作品和文獻集中反映他們各自的藝術成就,以及對上海中國畫院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或關注本網微信公眾號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