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國內一些博物館成了游客云集的文化景點,這些博物館有時也會舉辦美術作品展。同樣是具有展示、陳列和推介、教育功能的公共機構,與主要展示美術作品的美術館不同的是,當下到博物館看展的觀眾紛至沓來,而許多美術館卻依舊門庭冷落。
其實,現(xiàn)在人氣爆棚的一些博物館,普通大眾也曾經(jīng)對其望而卻步。
有人認為現(xiàn)今一些博物館的走紅應歸功于央視節(jié)目《國家寶藏》的熱播,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卻讓人頗多懷疑,《國家寶藏》是2017年底才開播的,而在這之前,一些博物館就為許多游客所青睞了。其實博物館成為“游客打卡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全民旅游時代的到來,一些旅行社意識到大眾對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強,選擇了富有文化內涵的博物館作為游覽景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參觀博物館的人數(shù)已達數(shù)億人次。
旅行社將一個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作為旅游景點,無論是從商業(yè)角度還是從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層面來看,都是一種值得肯定的選擇。現(xiàn)在的公立博物館基本都是免費的,其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作為游客,旅行社將他們帶到一個不用花錢買門票,卻能獲得精神享受的地方來,這無形之中不但豐富了旅途的游覽內容,還提升了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成為景點的博物館,也讓那些從來沒有來過這類場所的游客開闊了眼界,為其打開了精神視域的一扇窗口。
導游組團帶過來的大批游客光臨博物館觀看展覽,這使博物館的社會價值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國家對公立文博機構的財政投入在不斷加大,如何使其真正成為全民共享的社會福利?這是文博機構一直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課題。當然,光有旅行社的引領還不夠,那些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博物館自身也是做足了功課:縱觀這些博物館的展覽,大多體現(xiàn)了較強的精品意識,展品的學術認可度高;在展覽的宣傳策劃上,它們一般會借助社會影響力大的展品,形成較強的公眾號召力;與許多美術館不同的是,博物館的展覽周期一般會長達數(shù)月,這也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展覽的社會效益。
而一些美術館的展覽雖然也不乏精品力作,但卻普遍存在展品同質化、展覽周期短、形式單一、學術定位不清晰等缺點,特別是對觀眾的引導方面不夠積極主動,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同樣是身處鬧市區(qū),與美術館一街之隔的旅游景點游人如織,游客們卻常常會對街對過的美術館視若無睹,并非是美術館的展覽都乏善可陳,相隔的也不僅僅是一條街,而是因為大眾對美術展覽缺少基本的了解與認識,由此產生的隔閡,才是令他們對近在咫尺的美術館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有一些美術館在引導觀眾這方面工作做得較好,同樣能使他們的美術館成為“游客打卡地”。
也有人以為游客到博物館和美術館“打卡”只是看稀奇,湊熱鬧,不懂藝術欣賞的普通觀眾只能把藝術作品當作拍照背景,甚至有人說要警惕這些場所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那么,就藝術欣賞而言,什么叫懂?一個人又要懂到什么程度才有資格來欣賞藝術品?跳廣場舞的大媽排著長隊來看展覽,也可以為之點贊。
吳冠中先生認為當今時代“文盲不多,美盲很多”,那么,又究竟該怎樣“掃盲”呢?如果說掃除“文盲”是從認字開始,那么,引導所謂“美盲”們觀看藝術展覽,就是在打開他們的審美慧眼了。講到高雅藝術的欣賞,自認外行的普通民眾常常會覺得那是專業(yè)人士的事情,其實,對非專業(yè)人士而言,感知便是在欣賞,任何人面對藝術作品都會產生審美直覺,感知是審美活動的根本。對一般民眾而言,藝術展覽看多了,自然會對其產生興趣,也就有可能去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了解與認識。況且,我們也不必要求非專業(yè)人士對藝術展覽有太深層次的欣賞與認知。當下的社會大眾缺少的正是對藝術作品的直觀感知,且不說在美術館看展時所具有的劇場效應,欣賞原作也與觀看印刷品和網(wǎng)絡圖片時的審美體驗有著很大的差異。
許多從來沒有欣賞過藝術展覽的普通觀眾,能夠作為游客被引導進入博物館和美術館接受藝術熏陶,這對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所謂美育,其實也并不是非常復雜、困難的事情,比如走進美術館觀看藝術展覽就是在接受審美教育。這就需要美術館方面從提高全民審美素質,充分發(fā)揮場館社會效益的的高度,重視對觀眾的積極引導,不應錯誤地自以為到美術館觀展本來就該是一種小眾行為。面向大眾,心系人民應該成為美術館基本的策展理念,希望有更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成為普通市民習慣“打卡”的地方,讓更多的所謂藝術門外漢能夠自覺地親近藝術,感受美好。ㄖ袊剿嬎囆g網(wǎng)編輯)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wǎng)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wǎng)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wǎng)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wǎng)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或關注本網(wǎng)微信公眾號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