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畫的收藏投資價值源于藝術本身
在一個藝術沙龍上,兩位藏友為書畫的投資價值爭論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其中一位說,收藏書畫要看書畫家的身份地位和來頭,有身份地位和來頭的,其作品的收藏價值就高、投資潛力就大;而另一位則堅持認為,收藏書畫要注重書畫家所居的城市,非北京、上海的書畫家作品不收。
對這兩位藏友的觀點,筆者不敢茍同。書畫是一種藝術品,它浸潤著書畫家的智慧、心血、能力和技巧,論書畫的收藏投資價值,要看書畫作品的藝術內涵本身。上述兩位藏友的觀點,在收藏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只看書畫家外在表象、而不重書畫作品內在實質的書畫收藏投資價值評判標準,是站不住腳的。
自古以來,那些名載史冊、流傳至今、為人稱頌的法書名畫,其收藏價值的高低,無一不是以其內在的歷史藝術價值來進行評判的。對一件書畫作品來說,其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地位再顯赫,假如他的書寫、繪畫水平不高,那么這件作品也是難進藝術殿堂、不會被稱為藝術瑰寶的。就像清代的乾隆皇帝,他特別喜歡作詩和涂鴉,傳世的法書名畫上幾乎都留下了他的御制詩和墨寶,可是時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背得下他的詩、記得住他的書畫作品呢?
評判書畫作品的收藏投資價值,既不能以書畫家的身份地位為考量標準,也不能以書畫家所居的城市和環(huán)境作為評判準則。無論是被稱為“元四家”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和吳鎮(zhèn),被稱為“明四家”或“吳門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還是被稱為“清初四王”的王時敏、王鑒、王翚和王原祁,在這些萬世景仰的三代繪畫大家中,有幾人居于京城、地位顯赫、做過高官呢?而更多的則是喜居山林、不圖高職、甘于清貧。如果專注于書畫藝事,即便是一介草民,也有成就為一代大師的可能。文中配圖源自中國山水畫藝術網(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或關注本網微信公眾號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