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在徽州歙縣南鄉(xiāng)某村發(fā)生一個令人啼笑不得的故事。那時,剛剛新茶上市,有一戶熱情的家鄉(xiāng)人想起蘇州一個朋友,就想寄幾斤茶葉給他品嘗品嘗。這戶人家茶葉倒有,就是找不到一張報紙之類的東西,倒是其老婆聰明,猛然想起大衣廚頂上有一幅陳舊的畫軸,于是她拿下來用剪刀攔腰剪了半張,用來做茶葉包裝紙。當然這張祖宗用全綾裱的古畫,用來包茶葉,肯定是頂呱呱的。
茶葉寄去半個月,很快收到朋友來信,信中對這對夫妻的熱情大為贊揚,對茶葉的質(zhì)量也大為贊賞。信最后加了一句:“我家人口少,茶葉已經(jīng)夠用,只是家里還缺少一個茶葉筒,你寄來的包裝紙很厚實,我可以糊貼一個茶葉筒,請你把另外半張包裝紙也寄來,茶葉就不要寄了,你可以多賣點錢補家用……。”
這戶人家是沒有文化的,于是又到隔壁去找老先生,老先生讀完信后,大家都感到奇怪,為什么上等的茶葉不要,反而要那張破舊的“包裝紙”呢?老先生便叫他們把另外半張畫拿來,老先生自言自語地念著,當念到“黃賓虹”三個字時,男主人不耐煩,大叫道:“管它什么黃賓虹,不就是一個茶葉筒……。”他也不聽老先生慢悠悠地解釋,便叫人把“包裝紙”寄往蘇州了,我想那個蘇州客再次收到這個樸實農(nóng)民寄來的“包裝紙”時,一定會頎喜若狂。
[聲明]: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