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金山寺一角
作為畫家,我是一個很喜歡出去寫生的人,足跡曾踏遍了家鄉(xiāng)豫南大別山的村村寨寨、溝溝坎坎。
以前寫生,速寫居多,水墨少一些,這兩年,隨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我也一改以前的方法,慢慢開始以水墨寫生為主,寫生范圍也不斷擴大,先后到過晉中、太行、巴蜀、湘西、雁蕩、漢中、陜北等地,眼界為之一寬。
寫生本來就是畫家的一個常態(tài),是不需要別人提醒的。1954年,張仃與李可染、羅銘曾發(fā)起水墨寫生運動,倡導中國畫寫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深入生活,面對自然寫生作畫的一代新風,從而成為當代山水畫藝術轉型的先行者。
可巧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何家安老師曾將羅銘先生邀請到家鄉(xiāng)豫南羅山縣大別山寫生,使我們這一幫青年學子有機會親聆教誨,受益匪淺。羅銘先生寫生有兩個習慣:一是他在寫生前,選好位置后并不急著落墨,而是先到所要表現(xiàn)的景物中走一圈,對景物有個深入的了解,再回到寫生的位置上。所以他能記住景中的亭子有幾根柱子,旁邊的房屋有幾層院落,樹是怎么錯落排列的,為下面寫生的經(jīng)營布局提供了更多更直觀的依據(jù);二是他通常一邊寫生,一邊啃著雞爪啜著小酒,旁若無人,怡然自得,看得出他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我記得當時觀看羅先生畫畫的年輕人中有好幾個被山風吹感冒了,而時年70歲高齡的羅先生卻沒事,大概與他寫生時愛飲酒的習慣有關。
自那以后,寫生之余,我常常會想一個問題:古代畫家寫生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專門留心查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和文獻記載。元代黃公望在《寫山水訣》里曾寫道:“皮袋中置描筆在內(nèi),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可惜他并無寫生作品存世。其后的董其昌更是強調(diào)“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薄爱嫾乙怨艦閹,已是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睆乃1618年作《畫禪室小景圖》和1627年所作《丁卯小景圖》系列小品中可以看出,較之他的仿古山水系列有著明顯的源于自然的況味,始知古人感悟自然的方式!暗巧脚R水,置酒吟詠”,將自身置于真山真水之中,澄懷味象。較之現(xiàn)代人,先賢大師們更注重天地大道,宇宙生機?v觀歷代大家,皆以自然為師,無一例外。正如五代山水畫家荊浩所言,寫生的過程是“搜妙創(chuàng)真”,“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畫家的感受,“搜”是需要畫家的主觀努力,“搜得妙”與“畫得好”的關系最密切。黃賓虹的老師鄭珊就曾說過:不師造化,不得天地之妙,便無畫中之巧。
我很喜歡元人的作品,尤喜黃鶴山樵。在雁蕩山寫生時,我見大龍湫石壁紋理披離,畫意盎然。當佇立在石壁前,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哪里是山呀,分明是黃鶴山樵的筆法。此時我才恍然明白,雁蕩山延綿數(shù)百公里,歷來為文人畫家所向往,也滋養(yǎng)了無數(shù)古今畫家。
在浙江天臺山石梁風景區(qū),我買了一本《天臺山歷代題畫詩選》,封面印著明代沈周所作《石梁飛瀑圖》,我拿著這本書,走到石梁飛瀑的下方,循著沈周當年的足跡,景畫對照,始知五百年前的石梁瀑布和現(xiàn)在并無二致,沈周既尊重自然之美,又合理地取舍、經(jīng)營。古人的作品可以在真山真水中對號入座,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那一刻,在沈周當年曾駐足的瀑布下,感覺沈周離我如此之近。
多年前,我讀過一篇關于修紅旗渠時的報道,當時很多作家、畫家、攝影家都紛紛深入到工地現(xiàn)場,頂酷暑,冒嚴寒,與民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并且一待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因此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感動了幾代人。對照那一代的藝術家們,想想都讓我們汗顏。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里,陳列著一幅關山月的山水畫長卷,畫中表現(xiàn)的是我的家鄉(xiāng)信陽當年修南灣湖水庫的場景,還有很多當時的寫生稿。那山、那水、那村莊,還有那火熱的勞動場景,讓人心潮澎湃,感人至深,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若不是此作品,我還真不知關山月先生當年曾來過我的家鄉(xiāng)。
我認為寫生有兩個最重要的功能(以寫生為體裁則另當別論):一是感悟自然山水,為案頭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這個過程很像釀酒,先得有稻谷和水,兩者加在一起,經(jīng)過發(fā)酵,最后蒸餾出來的液體不能再叫水,那是酒。所以通過寫生,搜盡奇峰,將自然山水變?yōu)樾刂星疔郑从车郊埳,那才是畫;二是我們學習傳統(tǒng)之后要到自然山水中去印證和化解,知道古人如何處理自然山水,這個過程是與古人對話的過程,尤為重要。只有這樣,從傳統(tǒng)到自然,再從自然到傳統(tǒng),最終你的形式筆墨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生活的,得傳統(tǒng)與自然雙重蒙養(yǎng)。
在長期寫生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繪畫以外的、令人心痛的景象,那就是熱鬧了幾百年的山村,正慢慢地沉寂、坍塌甚至遠去。常常是去年去寫生,村里還有幾戶人家,今年再去,已變成無人村了。還有一些被改造過的山村,遠看依然是鄉(xiāng)村,走進去,酒吧、飯店等一應俱全,且酒吧的名字也很洋氣,不知何時起,鄉(xiāng)愁已被擠出了村莊。偶爾看到一個古門樓,還誓言一樣聳立在那里,依稀散發(fā)著百年前鄉(xiāng)紳文化的氣息……
當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我們會從天地間重新審視到生命的意義。作為畫家,還是經(jīng)常去寫生吧,因為只有深入其中,作品才更具有人間煙火氣,而且畫筆也能為我們留下心底的鄉(xiāng)愁。(桂行創(chuàng),河南省美協(xié)副主席)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wǎng)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wǎng)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wǎng)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wǎng)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或關注本網(wǎng)微信公眾號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