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arts.com.cn/userfiles/1276048303.jpg)
版畫家利用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在承載物上摹印出具有筆和刀達不到的意外效果,通常稱之為肌理效果。肌理效果就是最強烈反映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質美、個性美和特征美的一種美的形式。
肌理是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在大千世界中,各種物體由于自身材料和組織形式的各異,表面上存在一定組織紋理。這些紋理,有的是自然生成,有一定的物體具象特征,稱為自然肌理;還有一種帶有某種抽象的、人工制作的痕跡,如揉皺的紙、絲棉的長纖維等,具有一種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被稱之為人工肌理。
人的審美是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與生理有極大關系,肌理的形狀、疏密、大小、顏色在不同環(huán)境中對人產(chǎn)生不同的生理感受,引起一系列心理反映,如柔軟、堅硬、高級、典雅、原始、古拙等都可以由材料的肌理喚起回憶和聯(lián)想,產(chǎn)生不同美感。肌理的意義,就在于從生理和心理方面處理材料,擴大視覺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和空間范圍。
版畫主要是通過版基在紙或其他承載物上留下印痕而顯示出自己的特點,這種印痕就是肌理痕跡。實際上,當版面與紙一經(jīng)接觸,不可避免地就產(chǎn)生了肌理的效果,油畫和中國畫當然也存在著肌理問題,但它們是用筆直接與布或紙接觸,不像版畫存在一個中介物的轉移問題。這個中介物——版基對肌理的存在起著決定作用,版畫家宣稱“肌理”是版畫獨家“版權所有”,就是這個道理。
版畫藝術實際上就是一種肌理的藝術, 正如版畫家史濟鴻先生所說:“版畫并非只是木板、銅板或石板,只要通過間接的物質能在紙上印出某種痕跡來的,這一物體便可成為版畫的版!笔废壬谶@里所提出的“版”的概念,說的就是一種肌理的觀念。
“筆墨當隨時代”,新的時代、新的信息和新的流派不斷涌入,人們的審美意趣和審美觀念也趨于多元化和多層次,迫使我們在版畫創(chuàng)作上為尋求新的材料和新的形式語言而不得不動一番腦筋,對于肌理效果的追求無疑也是許多版畫家正在思考的問題,其中許多人也在做不懈的探索。著名版畫家林之耀先生,從陶瓷的窯變、日本浮世繪及法國印象派繪畫的色彩中得到啟發(fā),獨創(chuàng)一種肌理油印的技法,利用經(jīng)過加工的油墨滾子,采取重疊色一次拓印的工藝,讓顏色在版上自然滲合,從而得到一種形狀、色彩和調子變化多端的肌理效果。他的一些如《市郊之晨》、《陽光下》等作品,畫面充滿斑駁古拙的色彩肌理,閃爍的光感增強了畫面感的魅力,使其更富韻味,同時也深化了主題,使作品的藝術境界升華到另一個更高層次。版畫家張白波先生受漢畫像石斑駁、古拙的肌理啟發(fā),創(chuàng)造石膏彩拓版畫。他不僅苦心經(jīng)營石膏版畫的造型,而且在版的凹面也匠心獨創(chuàng),充分發(fā)揮版畫的“版”的獨特表現(xiàn)力,運用色彩,在拓印過程中追求一種浮雕般的凹凸肌理效果,使人產(chǎn)生古樸和高貴的感覺。他的作品如《載月歸》,既有漢畫像石的拙味,又有強烈的現(xiàn)代感,由于是彩拓,斑斕的色彩肌理產(chǎn)生出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版畫家陳強先生更是在版畫上的肌理效果方面做盡了文章,他的凹凸紙版畫純粹就是肌理效果的體現(xiàn)。為了得到與眾不同的肌理,他不擇手段創(chuàng)作,撕、貼、磨、刮,甚至丙稀、乳膠、松香和揉皺的紙……全用上了。他的作品已沒有傳統(tǒng)觀念上的刀法、木味,整個版畫就是一個肌理的大雜燴,肌理,就是他作品的生命。他認為“凹凸紙版畫最明顯的特征是特殊的肌理效果”。其作品如《古道》、《向遠方》等,肌理的運用恰到好處,與作品主題珠聯(lián)璧合,讀來形象感人,格調非同一般。
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的手段和技法,把人們引進一個肌理的新天地,畫家們別具匠心地對版材肌理效果的追求和運用,既贏得了同行們的贊嘆和認可,又使觀者得到不同程度的審美享受,同時也擴大了版畫這個畫種本質特征的內(nèi)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作品主題原來所沒有達到的新意境。
當然,肌理效果并不就是藝術效果。任何肌理當被發(fā)現(xiàn)被挖掘出來時,它們只不過是沒有生命的原材料,一旦融入藝術家的主觀意趣和境界,成為一件藝術作品時,它就有了魅力,有了靈氣,也就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克乃夫·貝爾語)。
美術家創(chuàng)造一件作品,是他感情、素養(yǎng)、生活經(jīng)歷、藝術技巧等主觀因素與客觀現(xiàn)實相結合而物化的結果,但是使作品熠熠生輝、激動人心的,還是作品的形式因素。因此,在版畫創(chuàng)作上引進肌理的觀念,重視肌理效果的開拓和研究,對煥發(fā)版畫這個古老畫種的青春和增強其藝術生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上世紀末以來,版畫呈現(xiàn)一種衰退的跡象,許多有成就的版畫家都改了行,連舉辦多年的全國“三版”(銅版、石版、絲網(wǎng)版)展覽都停辦了,讓人覺得十分惋惜。進入新世紀以來,經(jīng)過許多有責任心的藝術家的努力,版畫有了復蘇的跡象,許多省市地區(qū)成立了專門的版畫博物館、創(chuàng)作中心和創(chuàng)作基地,還有專門的拍賣會,促進了版畫的收藏熱。全國美展和每兩年一屆的“全國版畫展”,對振興中國版畫起了決定性作用。而且現(xiàn)在的版畫家在觀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深圳觀瀾國際版畫原創(chuàng)基地與國際接軌,引進國外的創(chuàng)作理念,促進了版畫的提升和發(fā)展。
[聲明]: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