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動機分析
利益派:金錢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雖然竊賊們盜竊藝術品的目的多種多樣,但金錢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現(xiàn)在的藝術犯罪已經變?yōu)槔浔慕灰。藝術犯罪為其他犯罪集團提供資助,也接受從毒品和軍火買賣到恐怖組織等犯罪集團的資助。"研究者羅曉東指出。在很多時候,犯罪分子可以用被盜的藝術品作為硬通貨,在與自己的同行進行毒品或者其他交易時作為擔保。在另一些時候,竊賊們會在自認為合適的時候與承保這件藝術品的保險公司取得聯(lián)系,開出通常是低于投保金額的贖回價碼,獲取可觀的入賬。
記者出身的業(yè)余偵探烏爾里!毴趯Πl(fā)生于1990年3月18日的美國波士頓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博物館珍品被盜案--竊賊們在當天晚間偷走了13幅包括繪畫大師維米爾、倫布蘭特以及德加的名作,總價值高達5億美元--進行了多年跟蹤調查后就推測,這一竊案和美國波士頓犯罪組織"冬日山崗"幫的頭目、愛爾蘭裔美國人詹姆斯·巴格,以及愛爾蘭共和軍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竊案策劃者的目的也許是獲取大資金支持愛爾蘭共和軍,也可能是作為將來和警方談判的籌碼。
求名派:簡單大膽匪夷所思
還有一些竊案只是新晉的竊賊或者團伙為了在道上揚名立萬而采取的一次"投名狀"式的賭博。光天化日之下,一次簡單高效的行動,一件世界知名、足以令平時那些高高在上的精英權貴們屈膝獻媚的高等級戰(zhàn)利品--有什么樣的案子能夠如此具有轟動效應和浪漫色彩,以及展現(xiàn)實力的效應?因此在很多藝術品案件中,犯罪分子手法之大膽簡直匪夷所思。例如1997年,倫敦的一名竊賊施施然走進了豪華氣派的勒菲維爾畫廊,詢問某件畫作是否出自畢加索的手筆,當?shù)玫娇隙ǖ幕卮鸷,他掏出一把散彈槍,摘下畫跳上門口的一輛出租車逃之夭夭;1994年,從挪威的國家美術館中盜走了蒙克另一個版本的《吶喊》的三名竊賊給館長留下了一張明信片,畫面上是三名正在肆意狂笑的男子,背后則是一行潦草的筆跡:"感謝可憐的保安系統(tǒng)"--他們成功盜走這件世界級名畫的僅有工具,不過是一輛車、一架梯子和一把錘子;1998年在羅馬國家現(xiàn)代美術館,三名竊賊在接近傍晚的時候進館并在一個展廳的窗簾后面藏到閉館,隨后用手槍挾持了三名警衛(wèi),帶走了兩幅梵·高的作品,一張塞尚的作品,價值3400萬美元。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