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圈網(wǎng) 作為震古爍今的清代書法大家,鄧石如是以貨真價實的創(chuàng)新贏得我們尊敬的一個典范,其書法被譽為“四體書皆國朝第一” ?梢娻囀缭谥袊鴷鴫飞系牡匚。關于書法家鄧石如有不少民間傳說或趣聞,書畫圈網(wǎng)小編現(xiàn)摘取“一紙《陳寄鶴書》索回鶴”的故事,以饗廣大讀者。
鄧石如畫像
“民間奇人” : 自甘寂寞,遠離紅塵練書法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創(chuàng)始人,安徽懷寧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鄧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飄一綹長長的美髯,遇人落落,性格耿介,無所合,無款曲,無媚骨,無俗氣,稱得上頂天立地的一個偉男子。
因為其祖輩出身寒微,枯老窮廬,他的一生更備嘗人間的酸甜苦辣,過著"采樵販餅餌,日以其贏以自給"的生活。他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臥,把功名兩字都忘記了。
平日里,鄧石如戴草笠,著芒履,策毛驢,浪跡天下名山大川,有如云水之間孤獨的浮鷗。鄧石如只是歸于淡,把世間萬物都看得淡了,淡到自甘寂寞,可是,他又真正地熱愛著書法,一天也舍不得丟棄。每日清晨,他研一盤滿滿的墨水,就著凈幾揮灑,必待墨水用干了才上床休息。
一紙《陳寄鶴書》,濃濃夫妻情
清代書法大家鄧石如的行書《陳寄鶴書》還與歷史上一段著名的軼事有關。鄧石如家中養(yǎng)兩只鶴。據(jù)說,這兩只鶴的年齡至少有130歲。一日,雌鶴死去了,僅隔十幾天后,鄧石如的發(fā)妻沈氏也相繼去世。這種巧合,在當時的文人當中產(chǎn)生了很多聯(lián)想。59歲的鄧石如傷心至極,雄鶴也孤鳴不已,與他相依為命。因不忍再看孤鶴悲戚的樣子,鄧石如于是擇地三十里外的集賢關佛寺,將鶴寄養(yǎng)僧舍中。從此,他擔糧飼鶴,三十里往返,每月堅持不懈。忽然,又一日,正在揚州大明寺小住的他得到傳報,雄鶴被安慶知府看中,抓回了府中。他即刻啟程趕回安慶,用行書寫下了《陳寄鶴書》向知府陳情上書索鶴。
這篇文章寫得哀婉動人,催人淚下,氣勢排山倒海,文辭如云幻天,以極盡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歷數(shù)得鶴、寄鶴悲欣往事。為了這只鶴,他可以將生死置之度外,正如書中所寫"大人之力可移山,則山民化鶴、鶴化山民所不辭也。"知府接書,無言以答,不日將鶴送還佛寺。(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編輯)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wǎng)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wǎng)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wǎng)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wǎng)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或關注本網(wǎng)微信公眾號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