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創(chuàng)作必須要買對紙 用對墨](/houtai/edit/UploadFile/2015889470988.jpg)
原標題:老工藝越來越少 東西不好用了 書畫不僅靠實力 還得買對紙 用對墨
從一支筆、一張老宣紙,到揮毫潑墨,想成就一幅傳世名作,方寸之間,承載的不僅是藝術、智慧和文化,更多體現(xiàn)的是世道下的良心。
“現(xiàn)在的很多書畫作品可能保存不了幾十年”
“過去那老宣紙啥樣?‘薄似蟬翼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現(xiàn)在的差遠了!碧崞鹦,陳國紅打開了話匣子。陳國紅今年43歲,自己寫了二十多年毛筆字,對文房四寶有特殊的感情。他在鄭州文博城開了一家專門做文房四寶的門店。
![書畫創(chuàng)作必須要買對紙 用對墨](/houtai/edit/UploadFile/20158894712775.jpg)
“有人愛翡翠、玉石,有人喜歡筆墨丹青,我就喜歡這個!倍嗄甑慕(jīng)營和收藏,他寶貝不少,據(jù)說,家里硯臺就有十幾方。他把隨身帶的一個紙盒打開,那是套三葉蟲化石雕刻而成的文房四寶,朋友所贈,他一直珍藏。
“但我店里的都是平常用的。”這些年國學熱,文房四寶的銷路漸漸又好了起來,但是他覺得,這些東西還是要以實用為主。
他天南海北地進貨,感嘆這行里傳統(tǒng)的老工藝越來越少,東西越來越不耐用!艾F(xiàn)在一般的毛筆,寫四張宣紙下來,筆鋒就不行了!彼f,舊時湖州的羊毫筆,要求在冬天采集一歲左右的吃桑葉成長的公山羊的腋下毛和肩胛骨毛,要求非!翱量獭,那才好用,“成本極高,如今誰還會為了取得這種羊毛來制筆而飼養(yǎng)公山羊!
![書畫創(chuàng)作必須要買對紙 用對墨](/houtai/edit/UploadFile/20158894723642.jpg)
以宣紙來說,他看到書上有記載,真正的宣紙有千年的紙壽,單純保存可達2000年,“一張宣紙,從投料到成紙,需18個環(huán)節(jié)108道工序,歷時300多天。而如今工業(yè)化的只需要一天時間就可以了,兩種紙的價值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陳國紅感嘆,現(xiàn)在市面上出售的宣紙,多數(shù)只能叫書畫紙。就是在紙漿里加點稻草和其他東西制作出來的,“這種紙存放時間不如過去的老宣紙,造紙的人都說,在這上面畫畫寫字,撐不過五六十年就會碎。”
“傳統(tǒng)老工藝青黃不接了!彼f。他店里的貨品,每一樣自己都親自試過,好用才賣。他自己也有一套獨特的甄別方法,宣紙在舌尖上舔一下,就能看出到底好不好,墨畫在紙上后,不是浮在表面的,還要在紙里像“長出來”一樣,那才是好墨。
“不遇良工,寧存故物”
家中父親和姐姐都畫畫,鄧志理沒有學,反而對書畫裝裱產(chǎn)生了興趣。和市場上的機器裝裱不一樣,他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耗時更長。
他一步步分析:所謂機器裝裱,就是通過高溫定型、化學膠膜粘壓的方法裝裱,省去了制作糨糊的工藝,從傳統(tǒng)的費時幾日縮至幾個小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墒,無論是裝裱時對書畫本身施加的力道、熱度,還是裝裱過程中使用的黏合劑,對書畫來說都是一種傷害,這樣裝出來的書畫,沒辦法再做修改。手工裝裱的書畫作品,就算歷經(jīng)百年,也能原樣揭下來,可修復。
“天底下找不出一模一樣的兩件手工制品。”他并不覺得每日默默與故紙堆相對的工作枯燥。
聽到陳國紅說假墨的事情,他也有感慨,“干我們這行,風險挺大!彼27歲,做手工裝裱書畫8年了,“做書畫手工裝裱,最怕遇到假墨,假墨手工裝裱的時候最容易造成‘脫墨’,一下就把畫毀了,萬一是名家作品就更麻煩。”
說到手工裝裱,他說其實每一步都重要,就拿用的糨糊來說,那也是面粉用清水洗過,浸泡并過濾沉淀,再熬成糨糊,擠出里面的糖分,加入明礬以及特制的中草藥,防蟲防腐。
“三分畫,七分裱!彼f,字畫裝裱也講究搭配,比如,遇到一幅古畫,原則上要做到修舊如舊!睘榱伺c古畫古樸的風格相契合,很多時候宣紙、凌布等都需要染色,而這些色彩搭配和顏色調(diào)配需要經(jīng)驗積累。中國書畫史上有不少名家均有過裱畫店當學徒的生活經(jīng)歷,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傅抱石,文玩鑒賞專家韓少慈、李孟東都是裱畫鋪走出來的一代名家。
“這門手藝也得多年修為!彼贸鲅b裱之后的一些字畫展示,尤其是水墨,更見水波蕩漾,層巒疊嶂。宋徽宗設立畫院,裝裱家便成為文思院六種待詔之一,書畫裝裱技藝自此傳入民間,到了明清時期,裝裱工已成為專門的職業(yè),“圈里有句話,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只有真正傳統(tǒng)的手工裝裱,才是對于書畫最好的保護!
稱職的畫廊首先要保真
與其被稱為“畫廊”,吳美英更愿意把自己開在文博城的店定位為小型的“美術館”!熬拖胝乙粋地方,能約上朋友在這兒喝茶、見面、畫畫!彼f,這是一個兼具美術館功能性的公共平臺、文化展示。平時,大伙走進來看一看,聊聊天,也會對藝術產(chǎn)生出點興趣來。
邢玉生和吳美英,邢玉強和胡偉峰,兄弟兩家,共四位畫家,在文博城挨著開了兩間畫廊。四人各有專長,翻看他們的畫作,就算不懂畫也能體會,其實藝術就是一個滿足想象力的游戲。
“吸引真正的收藏家!边@是他們四人開畫廊的重要目的。藝術品收藏涉及許多專業(yè)的藝術知識,作為新涉足藝術品收藏領域的人士來說,短時期內(nèi)難以入門。一個稱職的畫廊,能幫助收藏者挑選成功或具有潛力的藝術家作品。
畫廊的存在從某一方面來講,就是幫助這些愛好者或者藏家進行收藏。邢玉生說:“畫廊作為藝術品經(jīng)紀機構(gòu),其實是每個藝術品收藏者最好的‘藝術顧問’和‘經(jīng)紀人’。稱職的畫廊首先就要保真。”
談到目前的藝術品市場,四人的觀點很一致。本身也是畫家,他們的畫廊更多會從藝術的角度出發(fā)。邢玉強說,不會接受私人定制,傳統(tǒng)意義上的畫家畫什么,你就買什么,私人定制就變成你喜歡什么,書畫家來幫你完成。在他看來,每幅畫作都應是自然生發(fā)的,會有其獨特的故事,畫家創(chuàng)作不可固定化,心境變了,味道也就不一樣了!斑@可能是我們做畫廊和別人有區(qū)別的地方!眳敲烙⒄f。(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編輯)
![書畫創(chuàng)作必須要買對紙 用對墨](/houtai/edit/UploadFile/20158894736312.jpg)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wǎng)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quán),請及時和我網(wǎng)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wǎng)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zhuǎn)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wǎng)頁下端左側(cè)點擊“分享到”自助轉(zhuǎn)發(fā),或關注本網(wǎng)微信公眾號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