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0-03/25/xinsrc_2620307251039781102218.jpg)
藝術品比起證券、房地產(chǎn)、期貨,它的增值之高之快更令人瞠目結舌——這是藝術品引起富有者傾囊競購的根本原因所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1517年由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花了492兩黃金(相當于現(xiàn)在的27萬美元)買下,而在1962年的一次估價就上升至1億美元!如今這幅名畫已是舉世公認的無價之寶。凡·高的《加歇醫(yī)生肖像》和雷諾阿的《紅磨坊街的舞會》兩幅油畫,于1990年分別賣出了8250萬和7810萬美元的高價,成為國際藝術市場已拍賣出的1000萬美元以上的30多幅名畫中的兩幅,1947年,一位女士以8萬美元買下了凡·高的《向日葵》,1987年此畫以5390萬美元的價格被一澳洲富翁購得,40年中,價格竟?jié)q了673倍!人們對著這些令人咂舌的天文數(shù)字不得不承認,藝術品投資,實在是比證券、房產(chǎn)之類增值更快的偉大奇跡。
投資藝術品不僅需要雄厚的財力,更需要在其身價倍增之前“慧眼識才”,認準它蘊含的無可限量的價值。
如果在今天,有人將凡·高的油畫原作扔進垃圾筒,一定會被看做精神病患者。但是,在藝術家們生活的那個年代,由于他們尚未成名,窮困潦倒,其作品非但賣不出高價,甚至被有些人當做廢物。據(jù)史料記載,世界著名收藏家伏拉爾在塞尚死后發(fā)現(xiàn),他的大部分作品正被人丟進頂樓喂老鼠。當伏拉爾開價1000法郎收購時,主人竟以為他是在用偽鈔來開玩笑;當伏拉爾扛著這批后來超過收購價幾千倍的畫作離開時,樂不可支的主人打開窗子吆喝:“嗨!還有一幅要扔了!”伏拉爾在窗下接住的這幅畫,正是塞尚所有繪畫中賣價最高的一幅。凡·高的《加歇醫(yī)生肖像》居然被加歇醫(yī)生用來堵雞籠窟窿。當收藏家趕來買畫時,這位醫(yī)生驚詫不已。只見他怯生生地從雞籠里拉出這幅畫,向收購者提出了一個在他看來是高得發(fā)瘋的價格——150法郎。結果自然成交了。1990年。一位日本巨商以4.5億多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那幅當年用來堵雞籠的畫作,使它獲得世界最名貴油畫的榮譽。
像這樣的傳奇故事,除了給那些名畫出賣者留下捶胸頓足的遺憾之外,更讓人深深佩服的是那些名畫購買者的慧眼。這其實也是投資者學識、智慧、修養(yǎng)、膽略等多種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要想成功地進行藝術品投資,就要將這些因素與雄厚的財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二十多年前在廣州文德路古董店從購買幾十元一只的印花古董瓷面盆開始,至今,據(jù)倫敦《金融時報》初步統(tǒng)計,他的1000多件藝術珍品的價值已達10億美元以上。1992年10月在深圳舉行的中國當代字畫精品拍賣場上,該市一普通職工、靠炒股起家的范元陽,投入12.5萬港元,購得何海霞的山水畫《雄心壯太華》,僅半年工夫,港澳多位收藏名家拜會他,愿出資25萬至30萬港元求購此畫,均被他一一婉拒。
投資藝術品正在中國形成一股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