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的《北京商報》發(fā)表了題為《闞玉敏:在傳承中索技求道》的評論文章,詳細介紹和點評了女畫家闞玉敏的書畫藝術。文章的作者為著名藝術評論家、書法家玄阿。
闞玉敏,遼寧葫蘆島人。字閑云,號老佛山人等。玉敏眉清目秀,雅致多姿,穎悟嘗有過人之處。居京華,紋枰論道,禮佛悟禪,漸入書畫佳境。近年來,專研翰墨,推古出新,佳作頻出,觀者為之驚,識者為之嘆,堪稱名動京華之女書畫家。
遼寧葫蘆島乃闞玉敏生地,此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大海波濤、巍峨長城,獨具深厚的紅山文化底蘊,尚為遼沈戰(zhàn)役之主戰(zhàn)場。雄渾自然之貌,源遠流長之文化,給自幼喜愛書法的闞玉敏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條件,滋潤了玉敏向往藝術的心田。玉敏在長輩的支持下,先習楷書,后學二王,再精研蘇黃米蔡之神韻,進而涉獵草、隸、篆,入古為探源,出新有機杼,終于撥云見日,自成一格。其書體兼女性之嫵媚與壯士之勁峭,樸茂瀟灑、曠達自如,頗具雅士之貌、君子之風。
文化的信仰會影響民族和國家以及個人的發(fā)展方向與傳承,而文化和信仰是依附于文字書法承載的。中國書畫自古同源,中國的書法是線條的揮灑,中國畫是線條的凝練。在練習中國書法的基礎上,闞玉敏學步畫壇,學習中國畫的理論與技巧,執(zhí)著的勤奮和天賦的領悟,令闞玉敏在中國國畫的天地間縱橫馳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學者錢鐘書曾經(jīng)說過:“學問這東西,是兩三個素心人在荒江夜村的老屋中治得的。”闞玉敏以澄澈明凈之心,觀色悟道悟禪,用線條和七彩展現(xiàn)在其創(chuàng)作中——其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等作品風格醇厚靈動、含蓄婉約、清新雅致,無不散發(fā)出東方藝術氣韻中的靈光。
畫以言志,中國古今的書畫大師們,無不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圭臬,將高尚的精神人格與偉岸的精神境界相結合,暢懷胸中的壯氣和波瀾氣,畫出了具有大手筆大氣魄的傳世精品。
學無止境,名師出高徒。玉敏在自學自悟的同時,遍訪名跡勝地,多拜名師高人。先后拜張建忠、李玉鳳、李金山、侯峻山、古今明、林家雄等著名書畫家,索技求道,一支畫筆,一點一畫間,界破虛空,自然流露品性和心情,展現(xiàn)人心之美和萬象之美,達古俊雅之意境頓然浮現(xiàn)。這種意境需要的才情與修養(yǎng),運用方法與形成之目的,與宋元以來最具哲學氣質的文人畫流派一脈相承。蘇軾提倡達心適意;黃庭堅要求廣以圣賢之學;趙孟頫認為近古故以為佳,見乎俗塵之外,文人畫家之作品希風古哲,循道大化,疏曠其心,高淡其意。玉敏將圍棋的大局觀布局畫面,鳳鳴秋籟、倦鳥無聲、竹樹云根、如棲自在。
玉敏自認影響其最深刻的大多出自宋元時期的書畫家,畫作呈現(xiàn)天胎地息、逍遙容與、物我相忘、心花意蕊之神韻。玉敏孜孜追求這種文化與思想的呈示,其花鳥、山水、人物皆工,尤擅花鳥、玉米、牡丹等題材。所畫之竹,源自蘇軾之論,得法吳鎮(zhèn)用筆,蕩漾板橋韻味,書妙畫高融為一體,清靜閑適,展現(xiàn)文人畫風采,且蘊含禪機,禪家稱之為禪竹。其扇畫蘭竹,構圖精巧簡約,用筆干練大膽,用墨多變干凈,鑒寶專家王敬之評之曰:“格調高雅,品位不俗。”所畫玉米,采用水墨工筆手法,虛實相間、陰陽結合,大俗大雅,深受藏家的喜愛。
佛意禪韻悟心懷,丹青妙筆寫精神;典雅遒勁入畫卷,優(yōu)美天然不沾塵。闞玉敏書畫之道,剛剛成蝶,斑斕世界,正可期待!
闞玉敏
遼寧葫蘆島人。師從著名畫家李金山、漫畫家侯峻山、著名畫家古今明、南洋大畫師林家雄學習蘭竹、玉米、人物畫和漫畫、動物等;B、山水、人物皆好,尤喜花鳥,善畫玉米,以及梅、蘭、竹、菊、牡丹等。其現(xiàn)任文化中國藝術會館館長、文化中國總編、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孔子國畫院院士等。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wǎng)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