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1332—?年),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老人,江蘇昆山人。元末明初醫(yī)學家,明初在西安供職于秦府,著有醫(yī)書數種。精工詩文書畫,擅畫山水,師承南宋馬遠、夏圭,尤長于寫生,不拘前人成法,主張深入自然,師法造化,從真山實水中汲取素材,在摹古成風的明初畫壇上,其見解是較為難得的。《華山圖》是王履唯一的傳世之作。
《華山圖》冊, 明,王履作,紙本,墨筆或設色,
每開縱34.5cm,橫50.5cm,F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本幅款識“畸叟”二字。據自題,知此圖是王履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游覽華山后,潛心構思半年多時間始畫成。全冊各開意境或險峻,或幽深,或蒼茫,或清曠,將華山萬秀千奇的佳景勝跡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華山圖序》中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其繪畫主張,其中“我?guī)熜,心師目,目師華山”的“師法造化”的見解和“以形寫意”的觀點,對后世山水畫理論影響深遠。
華山北俯黃河,東扼潼關,山勢巍峨高聳,自古即列為五大名岳之一,號稱西岳。其雄奇宏麗的景色成為歷代詩人、畫家贊詠的題材。
此冊圖頁40幅,另有自作記、跋、詩敘、圖敘共66幅,合成一冊。故宮藏圖頁29幅,余藏上海博物館。每幅一景,每景均有精妙的描繪。如《上方峰圖》,畫面地勢險扼,崗巒對峙,在陡削的峰壁上鐵鎖下垂,猶如銀練垂空,崖下行人昂首仰望,著意渲染出“青壁無路難寅緣”(韓愈詩)的險峻形勢。而《蒼龍嶺頂圖》則云靄繚繞,峰巒隱現,一派蒼茫絪缊的氣象。全圖以水墨表現為主,略加赭石、花青等淡彩暈染。構圖多采用近景和中景,突出主體又注意空間進深。用筆挺拔峭勁,山石多以勁利的筆觸作小斧劈皴,表現華山堅實的石質,樹木則以瘦硬如屈銑鐵的簡潔筆道顯示挺秀之姿。畫法取自南宋馬遠、夏圭,又具自身風貌。此圖為王履晚年杰作,亦是其存世孤本。
明代汪砢玉《珊瑚網》、朱存理《鐵網珊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十百齋主人《十百齋書畫錄》等書著錄。
撰稿人:袁杰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站無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