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以企業(yè)家為代表的新富勢力的加入,一直徘徊于普通人視野之外的收藏品市場突然掀起了驚濤駭浪,浸潤著濃厚文化味的藝術品收藏市場正越來越被“生意經”所充斥
由于市場價位被一步步抬高,傳統(tǒng)的收藏者和一般的藝術品經營商被迫與精品市場漸行漸遠,以企業(yè)家為代表的新富勢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顯得更積極、更投入。
富豪們一直標榜自己是收藏愛好者,不屑投機與做局炒作之類的惡評。你可以相信他們,可以選擇質疑,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些跨界商人作為近幾年來藝術品投資領域的新生力量,早已在這個吸金的新平臺上大施拳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個充滿誘惑的圈子。
從五年前開始頻繁出入拍賣場的邢繼柱,無疑是個標本。
高調的投資者
中國的收藏者被公認是這樣一副模樣:衣貌平平,語不驚人,低調地混跡于北京潘家園的攤位前,拍賣場中看似不經意地舉牌之下,卻是一擲千金,之后迅速面目模糊地消失在眾人詫異的注視里,驚心動魄的交易在不動聲色中就此搞定。
但民營企業(yè)家邢繼柱是個高調派。他說他喜歡美國電影《偷天陷阱》里那群珠光寶氣、氣勢龐大的富豪逐鹿拍賣場的情節(jié),覺得自己應該是那個族群里的人。
所以,盡管接觸邢繼柱的人越來越多是為他的收藏而來,但邢從來不低調。有時候他會把想采訪他的記者帶到航空博物館的輕騎兵飛行俱樂部,指著蜜蜂3C告訴對方:“我一會兒就開這個!”有時候他會逢人必講自己每天要去高爾夫球場上打9個洞才去自己的公司坐鎮(zhèn),最后以“這應該是你的目標”這樣的諄諄教誨收尾。
經營著一家計算機集成系統(tǒng)公司的邢繼柱確實不差錢!20世紀90年代我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做什么都火!”他說。那個年代,邢因為在行業(yè)高速發(fā)展期代理一種兼容機而撈到了第一桶金。但他不太甘心這種代理的模式,同核心研發(fā)和生產絕緣,讓邢覺得即使自己的生意再好,只是個圍繞售前售后的販賣者!拔议_始想尋找一種有趣的生活,卻也一時不知道它應該是什么樣的!毙虾芟矚g把自己的經歷描述得清心寡欲一些。
2004年。他和藝術品投資的緣分來了。時逢裝修新居,邢繼柱逛家具市場的時候,第一次對古董家具產生了好感。他自稱在那一年里就買了2000多萬元的家具,一張大羅漢床70多萬元,一把太師椅30多萬元……邢感到,這些物件就是“為自己而來”。他說自己收藏的天分就是在那一年被喚醒的。
2004年之前,油畫還比較受冷落。邢收藏了不少他自己喜歡的寫實風格油畫,包括陳逸飛、陳丹青、楊飛云、羅中立的作品。之后因一個偶然機緣,他又得到一套佛像,被強烈吸引!笆止て,題材豐富,每尊造佛都有不同的故事。文化、歷史、宗教都蘊涵在里面了!睆姆鹣耖_始,邢說自己真正感受到了身心都完全沉浸其中的巨大收藏樂趣,因而在這個領域越沉越深。商人的頭腦、雄厚的經濟實力,加上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使他在收藏界很快脫穎而出,成為拍賣會上呼風喚雨的人物。
最近幾年,邢繼柱對佛像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古代佛教文物專場拍賣活動中,最引人矚目的《明永樂銅鎏金文殊菩薩像》被他以924萬元迎請。在他位于萬城華府的私家畫廊里,邢專門有一間屋子用來陳列他現(xiàn)有的佛像收藏?臻e下來的時候,他會安靜地坐在這間小屋里,一件件為這些佛像編目、登記。
邢繼柱顯然是一個群體的縮影。他說和之前收藏圈的主流——古玩行內人不同,自己這一撥人屬于企業(yè)家!霸瓉硎莻小圈子玩,買東西都很小心,但企業(yè)家進來后,動作比較大,投入的資金多,幾年就能收藏前人十年二十年積累下來的東西。這使得有限的古代文物供不應求,價格也就上來了。2005年以后,整個文物藝術品市場都在暴漲。”邢繼柱說,他們這撥人有做地產的,也有做金融的,都是最近一二十年新富起來的人,搞收藏有比較明確的投資觀念,出手很大膽,比如他自己就時常光顧香港、倫敦、紐約等地的拍賣,并往往斬獲頗豐。
藝術品收藏絕不會只進不出,所有人都認為商人炒藝術品的投資回報注定高得不可想象?擅棵勘粏柕接心男⿲氊愘u了好價錢,邢繼柱只是坐在擺放著十幾尊佛像的辦公室里,沉默并微笑著。
“我們丟了兩個多億!”
邢繼柱收藏藝術品在圈子里盡人皆知。但他投身收藏佛像,則純屬偶然。幾年前,有朋友向他借了200萬元錢,想用幾十尊佛像抵押。頗具心計的邢就開始私下打探,想知道小小的佛像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錢。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佛像絕對是藝術品投資的一個新領域。
不出他所料,2006年佛像市場一度受到媒體和藏家的關注。談到拍得明永樂佛的那一場拍賣會,其中的暴利令富豪邢繼柱都小小地感嘆了一下。
2005年,在倫敦的一家古董店的頂層閣樓上,英國掌柜拿出了一個令邢眼前一亮的佛像,開價約合200萬人民幣。經過還價,邢最后以130萬元出手買下,而且馬上通過匯豐銀行把錢打到了古董商的賬戶里。那個英國掌柜很少見到如此爽快的中國買家,高興之余把他珍藏的另外十余個佛像拿給邢把玩。邢開了眼界,很興奮,但掌柜的一句話又打擊了他:所有佛像總價1.4億元,而且不單賣,不還價。
這些佛像讓邢很是心動。“但是當時沒有那么多錢,就打電話給一些做收藏的朋友,希望大家集資一起把它們買回來。那一年,我剛剛開始收藏佛像,很多朋友對我沒有信心,并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邢回憶。
時間和機會就這樣被擱置了。2006年秋,這些佛像來到亞洲,出現(xiàn)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那時邢還在興奮著,覺得和佛像很有緣分,于是開始組織藏家,計劃在拍賣會上把這些寶貝一網(wǎng)打盡。
拍賣開始前,藏家們就把各自希望買到的佛像給分配好了,并約定相互間不要競買。但所有想當然的精心籌劃,在拍賣會上淪為了一相情愿。徹底出乎這一幫生意人意料的是,因為現(xiàn)場大部分買家都不是收藏界的人,所以很敢于生猛地出價,最終的成交價格是邢繼柱預測的兩倍多,所有佛像以3億多港幣的價格拍出,邢繼柱一伙人誰也沒有拍成一件寶貝。
“那時港幣比人民幣貴,如果不上拍,蔡先生拍一尊佛的價錢基本上可以買回全部14尊永宣佛像,也不至于后來瞎舉那園子里的水龍頭!”
邢提到的“蔡先生”,正是2009年年初獸首風波中的蔡銘超,那場蘇富比拍賣中,他以1.166億港元僅拍得一尊佛像。
半年的拖延,1.4億元人民幣變成了3億多元港幣。“我們其實是丟了那兩個多億。 毙侠^柱一副腸子都悔青了的口吻。
邢對從自己手里流出的收藏品諱莫如深,與哪家代理公司合作、如何操作、獲得多少收益更是鮮為人知的大秘密。曾有知情者爆料,2008年,他在北京昌平某小區(qū)買下整整一個單元的商品房,為的就是與西城區(qū)幾家住戶交換一個四合院,買商品房的錢正是當時邢賣掉幾尊佛像的收益。當被求證此事,邢只是說:“我有很多四合院”。
邢繼柱認為,古董和藝術品正在被一股力量驚人地帶動,從樓盤、股市到藝術市場。這是美國暴發(fā)戶的老故事,我們正在大規(guī)模跟進。
中國人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富起來。邢繼柱認為,這正是藝術品投資市場還會火下去的重要依據(jù)。他算了一筆賬:現(xiàn)在暫時用買一臺凌志的錢就可能把某個大家的書畫作品收回家中,而這樣的機會不會一直等著你;蛘呖梢哉f,享受到大師提供給的藝術精品,客觀上說并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它會越來越成為少數(shù)人的事情。但現(xiàn)在機會還暫時在那里等著,“如果你現(xiàn)在還不覺醒,它就會離你而去,所以投資還要趁早”。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