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18/U249P4T8D2026446F116DT20091218151832.jpg)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18/U249P4T8D2026446F118DT20091218151832.jpg)
退休干部李錚耗時半年,最終于12月14日完成兩幅長各9米余的巨幅國畫《大宋書坊圖》和《大宋書坊雕版印刷工藝流程圖》,重現了宋代建陽書坊的繁榮景象。
建陽雕版印刷,萌芽于五代,繁榮于兩宋,延續(xù)于元、明和清初。南宋時,是全國的三大刻書中心之一,刻印書籍的數量居全國之冠,有“圖書之府”的美譽。建陽刻書主要集中在麻沙(今麻沙鎮(zhèn))、崇化(今書坊鄉(xiāng))兩地,稱“建本”。許多刻書書坊擁有書工、刻工、印刷工與裝訂工,集編、刻、售于一體。當年崇化書坊長街數里,天下客商、販者如織,書林十景,點綴其間,儼然縣城規(guī)模。建本在保存和傳播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文化科學知識普及以及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洞笏螘粓D》描繪的就是南宋時期建陽書坊雕版印刷的繁華熱鬧景象。
長980厘米,寬70厘米的《大宋書坊圖》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畫面從右往左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書坊郊外圖。路上,馱隊、挑夫,騎馬、坐轎、伐木刻版的人行色匆匆,所運之物多為書籍。第二部分是書坊街頭情景。城中刻坊、書坊林立,街上車水馬龍運送圖書,余氏刻書作坊熱鬧非凡,從寫到刻、印井然有序,當地特色小吃名目繁多。第三部分是朱熹講學畫面。上百名學子不遠千里來到書坊,聽朱子講學,認真傾聽的神情,無不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求。畫中五百余人,各種牲畜二十多頭,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jié),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繁而不雜,多而不亂。李錚通過對書坊城內建筑、商貿、講學、刻書、磨墨、印刷、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真實再現了當年書坊刻書印刷業(yè)的繁榮景象。
《大宋書坊雕版印刷工藝流程圖》長910厘米,寬70厘米,描述了雕版印刷工藝的具體操作過程:從工人上山尋找雕版木材開始描述,伐木、鋸木、寫樣、雕刻、調墨、備紙、印刷直至裝訂成冊進入市場銷售。詳實的雕版印刷過程一方面體現了雕版印刷的繁雜過程,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
今年74歲的李錚是南平市疾控中心的退休干部,他告訴筆者,為了完成這兩幅作品,他走訪了有關部門,查找翻閱了不少書坊雕版印刷的資料,經半年時間的構思、設計、作畫,作品最終完成!俺艘占罅康馁Y料外,還要考慮整體布局,在這個構思過程中沒有毅力就容易半途而廢。”李錚說。今年夏天,三十多度的高溫天氣,他就在一個6平方米的房間里聚精會神地作畫,常常汗流浹背。
為了宣揚建陽古今名人,在退休的14個年頭里,李錚創(chuàng)作了“建陽創(chuàng)業(yè)明星”以及28米長的“建陽歷代名人圖卷”。他還為建陽市革命歷史紀念館及書坊、漳墩革命歷史紀念室、武夷山柳永紀念館和朱熹紀念館創(chuàng)作過數百幅畫。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