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七日電(記者 馬海燕)由文化部主辦、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承辦的《對畫——中國與也門藝術家聯(lián)展》十七日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舉行。五位中國和也門藝術家用八十余件繪畫和攝影作品與觀眾進行了一場“對畫”交流。
該展覽是今年中也兩國政府間文化交流活動的延續(xù)。在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今年五月,郭紅松、金亭亭、趙蘅三位中國藝術家前往也門出席為期一周的“第二屆薩那國際造型藝術論壇”,同時被也門濃郁的阿拉伯風情和極具神秘色彩的當?shù)匚幕,回國后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一批反映也門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的作品。
今年六月,也門政府也派藝術家哈基姆和納賽爾等來華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阿拉伯藝術家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一大批色彩明快的作品生動反映了對中國水鄉(xiāng)自然風光和社會人文的感悟和印象。由此,也構成了此次展覽的基礎。
展覽作品中,一幅由中也兩國畫家聯(lián)袂創(chuàng)作的丙烯畫《薩那老人》別具深意。中國藝術家郭紅松創(chuàng)作了該畫的主體部分、一位目光深邃的阿拉伯老人。隨后來訪的也門畫家哈基姆被這幅畫深深吸引,為此畫添加了背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也門梯田風光。
哈基姆表示,兩個畫家的繪畫風格雖然不同,但是通過了解對方的文化,畫的主體和背景交融在一起。這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交流,增加認知與了解,可以建立偉大的友誼。
也門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薩那更因其老城內的多層古建筑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攝影師郭紅松表示,薩那過去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曾經為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經濟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中阿關系依舊密切,商貿關系的蓬勃發(fā)展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互融。此次“對畫”,是中也兩國積極交流創(chuàng)造的契機和成果,也是兩大文明間藝術交流的歷史必然。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