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楚?請點擊我 :)  會員注冊  
·返回首頁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關于我們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

2018中國冰雪畫派新疆行系列報道

首   頁 書畫藝術動態(tài) 歷代山水名家 當代山水名家 網(wǎng)站推薦畫家 實力派畫家推薦 理論之窗
各地美協(xié)組織 展銷大廳 書畫定制 國畫山水流派 藝海趣聞軼事 書畫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當代山水畫名家
白雪石 傅家寶 郭公達
劉繼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發(fā) 朱修立 陳玉峰
張自生 朱 冰 張衛(wèi)平
  更多
      歷代山水畫名家
展子虔 李思訓 李昭道
王 維 關 仝 荊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張擇端
范 寬 馬 遠 夏 圭
李 唐 劉松年 王 蒙
倪 瓚 趙孟頫 黃公望
仇英 查士標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龔賢 梅清 石 濤
王 翚 王時敏 吳石仙
蕭云從 王原祁 吳 歷
  更多
      書畫收藏指南
2009年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作品市場價格狀況統(tǒng)計
教你如何欣賞國畫
教你如何收藏國畫和鑒別真?zhèn)?/A>
書畫的鑒賞、保養(yǎng)與收藏
書畫的鑒賞、保養(yǎng)與收藏
懸掛字畫的竅門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畫
書畫收藏家成長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項注意
投資書畫“四字方針”
當代書畫收藏進階
書畫收藏五忌
字畫收藏小知識
怎樣選擇書畫收藏品
收藏名家書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收藏“四忌”
收藏中國書畫最好不裝裱 畫心保存有利長期保護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價
平民收藏如何撿漏
提高鑒賞能力 藝術品投資:長假修煉內(nèi)功好時機
非理性投機都會失敗 藝術市場絕非股票市場
北強南弱 藝術品市場區(qū)分南北值得商榷
贗品書畫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書畫為何屢以天價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斷一枚印章的價值?
藝術品秋拍3看門道 書畫投資:細節(jié)決定成敗
市場亮點:大名家女性題材畫是收藏上好之選
藝術要與聰明的錢結合?
粉彩瓷板作品《黃山四千仞》拍出680萬元高價
民企進入藝術品市場最盼資金安全
郭慶祥談清代皇家宮廷藝術收藏品
圓明園海外尋寶 大英博物館擔心中國追討文物
騙子模仿書畫家范曾聲音 賣假“奇石”等行騙
藝術品秋拍3看門道 書畫投資:細節(jié)決定成敗
萬達10年:斥巨資收藏名畫期待豐厚回報
今日中國藝術市場當真回暖了嗎?
中國藝術拍賣企業(yè)距離“壟斷寡頭”有多遠?
  更多
      各地美協(xié)組織
安徽省淮北市巾幗畫會
安徽省宿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書畫家協(xié)會
安徽省蕪湖市美術家協(xié)會
安徽省宣城市美術家協(xié)會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協(xié)會員名單
安徽省池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
河南省周口市美術家協(xié)會
河南省漯河市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美術家協(xié)會
浙江省金華市美術家協(xié)會工作會議磐安召開
山東省五蓮縣美術家協(xié)會
  更多
 
    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收藏家
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收藏家
作者:人民政協(xié)報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加入時間2009-12-9 9:41:08

       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收藏家?聽起來這卻又像是一個偽問題。

  誰是中國當代收藏家?

  經(jīng)常聽人說,中國至今還沒有收藏家——原因是現(xiàn)在的人們把藝術品完全當作投資的產(chǎn)品,“收”下了“藏”不久,倒來倒去,一味追求經(jīng)濟效益,有點像過去人們常說的“投機倒把分子”。

  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收藏家?聽起來這卻又像是一個偽問題。

  中國人自古就喜愛收藏。根據(jù)歷史學者的考證,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三次全國性的收藏高潮:第一次是在北宋;第二次是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第三次是在清末民初。其共同的表現(xiàn)特征在于,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踴躍參與其中,市場交易活躍,整個社會形成了以收藏為樂事的風氣。而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繼房地產(chǎn)、股市之后,藝術收藏市場成為第三大朝陽投資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形成世界性的共識。而我們所處的當今時代,也正是中國進入歷史上第四個全國性的收藏興盛時期。

  新中國的收藏熱,肇始于改革開放之后。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動產(chǎn)拍賣行(現(xiàn)深圳市拍賣行有限公司)在深圳博物館舉辦了“首屆當代中國名家字畫精品拍賣會”,這是國內(nèi)首次舉辦的關于“中國書畫”的專題拍賣會;1992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主辦,北京市拍賣市場執(zhí)槌的“1992北京國際藝術品拍賣會”,這是國內(nèi)首次舉辦的多門類的藝術品拍賣會。屈指算來,到2009年的10月,正好是17年。

  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jīng)劃分出三級市場的雛形:一級市場主要由畫廊等藝術品經(jīng)營機構組成。據(jù)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的報告,中國內(nèi)地的畫廊總數(shù)為12297家,其中北京最多達1380家。2007年畫廊從業(yè)人員2.59萬,到2008年為1.82萬人,下降29.7%(均為2008年6月統(tǒng)計,不包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qū));二級市場是藝術品拍賣公司,全國擁有拍賣資質(zhì)的拍賣公司288家,目前全國藝術品拍賣的重鎮(zhèn),首推北京,除此以外還有上海、杭州、廣州、沈陽和重慶等各大、中型城市;三級市場主要是指現(xiàn)在各地風起云涌般出現(xiàn)的古玩城等大眾市場,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甚至包括邊遠的縣城,是適合于大眾收藏的低端市場。

  國家文物局在2005年的資料中指出,中國擁有愛好收藏的大眾人數(shù)是7000萬人,而2009的資料顯示,這一人數(shù)已經(jīng)上升為9000萬。

  如此龐大的藝術品市場,卻有人認為中國現(xiàn)在還沒有收藏家,這無疑是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

  要想解開這個謎團,我們應該從“收藏家”的定義著手,才可能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道明白。

  所謂“收藏”,按詞典的解釋,就是“收集保藏”;“家”的概念也不過是“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我認為,“收藏家”的概念里應該包含廣義和狹義之分。

  1、廣義收藏家,就是社會上有這樣一些人,對于某些物品有著自己特殊的愛好,并對此進行收集保藏。他們的收藏品,不一定要符合社會的共性價值,只要具備一定的數(shù)量或規(guī)模就可以了。中國目前擁有愛好收藏的大眾人數(shù)是9000萬,都應該算在此內(nèi)。

  對于他們的收藏品,為什么沒有加上“主題”的要求呢?比如,中國有許多人愛好收藏報紙,過去是按照主題劃分的,如有人按時間取舍,只收藏“文革”報紙;按種類劃分,如只收藏“創(chuàng)刊號”的,等等。如果有人沒有按照主題劃分,只要是報紙他就收藏,這樣的人在過去不免會被人恥笑為“撿破爛的”。但是,這樣的人算不算是廣義收藏家?我的觀點是,也算。因為從時間的角度來觀察,今天的報紙就是明天的歷史。至于這些海量的報紙個人怎么保存、是否有市場的升值空間?那完全是收藏家個人的事,我們不必杞人憂天。

  2、狹義收藏家,也就是專業(yè)收藏界里面的真正收藏家,或者稱之為專業(yè)收藏家,才是我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我對狹義收藏家下的定義是:具備一定的歷史和藝術修養(yǎng)、收集保藏一定數(shù)量的具有社會共性價值的物品,并進行專業(yè)研究或利用的人。

  我的這個定義里面,零件太多,可是左顧右看,似乎一個也不能少。我在此要對專業(yè)收藏家所應具備的三大要件進行必要的闡述。

  第一、專業(yè)收藏家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和藝術修養(yǎng)。

  這里的藝術概念,不僅表現(xiàn)在縱向時間的藝術內(nèi)涵,同時也是指藝術在某個時代——橫向上的發(fā)展狀況。而“一定”的概念,是一個彈性的指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們不能想象,一位不具備一定的歷史和藝術修養(yǎng)的人一旦進入收藏市場,怎樣去上手收藏?以今天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例,涉及中國字畫、瓷器、油畫、雕塑、版畫、古籍、古琴、郵票、家具、緙絲、玉器首飾、洋酒等近百個品種,而一個拍賣公司的一場拍賣會的拍品就會高達數(shù)千件之多。面對琳瑯滿目的市場,他一定是眼花繚亂,仿佛如瞎子摸象,恍惚中不知北在何方。

  怎么辦?聰明的收藏家在其初涉收藏市場的時候,往往選擇“借腦袋”和“借眼力”的辦法。所謂“借腦袋”,就是傾聽專家的意見。專家給他出謀劃策,提供收藏的思路和方法;“借眼力”,就是借用行家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鑒別藏品的真與偽、優(yōu)與劣,從而保障自己不走彎路,不栽跟頭。

  北京著名金銅佛像收藏家邢繼柱先生,收藏的歷史并不長,也就是五六年的時間。起初,他是收藏中國油畫的,后來由于興趣的轉移,開始轉而收藏中國歷代金銅佛像。在邢繼柱的金銅佛像收藏道路上,有一個專家不得不提,那就是北京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先生。而黃春和為邢繼柱起步收藏金銅佛像,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向?qū)<摇敖枘X袋”和“借眼力”。

  第二、專業(yè)收藏家必須具備一定的收藏規(guī)模和品質(zhì)。

  如果你收藏了一兩件藝術品的話,哪怕是最頂級的藝術品,也很難說你就有資格成為專業(yè)的收藏家,就可以功成名就了。這個觀念在清代就已經(jīng)形成了。清《四庫全書》中乾隆皇帝“圣諭”說:“其一人而收藏百種以上者,可稱為藏書之家”。這是對藏書家的要求。后來,由于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逐漸普及,要求藏書家的藏書量有了上升,到了“萬冊”的界限。曾見《北京日報》上有人寫文章,先把江青列為中國現(xiàn)代藏書家,后又質(zhì)疑她是“盜書賊”,這是沒有根據(jù)的。因為從1956年到1976年,毛澤東主席先后提取38萬元人民幣和2萬美元給了他的夫人江青,除了家用之外,完全能夠支付購買屬于江青的那上萬冊圖書。這是有歷史資料可供查考的(見《黨史博采》“毛澤東億元稿酬處置內(nèi)情”)。

  事實上,真正的收藏家必須具備一定的收藏規(guī)模,同時,還要擁有一部分足以代表你收藏水準的精品。而人們要想成為真正的收藏家,自古以來只有兩條路:要么自己動手,開始收藏;要么繼承祖業(yè),延續(xù)收藏。

  我國著名文物鑒賞大家朱家溍(1914-2003)先生家族,就是繼承祖業(yè)收藏的典型例子。他是宋代理學大家朱熹的二十五世孫。他的高祖朱鳳標為道光十二年進士,宦至太保體仁閣大學士。他的父親朱文均,是近代著名碑帖收藏家、書畫鑒定家,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時,負責鑒定故宮院藏古代書畫碑帖。經(jīng)過朱家前輩數(shù)代收藏,到朱文均時已經(jīng)是民國四大收藏家之一。解放后,朱家將這些文物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朱家溍先生的女兒朱傳移女士是我曾經(jīng)的同事,經(jīng)常交流,所以對于她家過去的收藏情況也就耳熟能詳。據(jù)我所知,朱家的收藏主要有四個體系:1.“黑老虎”——古代碑帖,按照朱文均先生的遺愿,全部捐贈給了北京故宮(據(jù)說北京故宮現(xiàn)存的古代碑帖,有70%來自于朱家的捐贈);2.古典家具。承德避暑山莊自八國聯(lián)軍燒毀后,里面沒有了一件古代家具,朱家捐贈后,國家把這批家具調(diào)撥給了承德避暑山莊,供游人參觀;3.古籍善本,全部捐贈給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4.宋元明清的古畫,捐贈給了老家:浙江省博物館。朱家捐贈的這些文物,很大部分都是屬于國家珍貴文物,按現(xiàn)在的市場行情計算,其價格難以估量。當然,朱家溍家族的收藏,在中國收藏界的確屬于鳳毛麟角,高不可攀,普通人家是難以企及的。

  我們今天所說的收藏家,大都是白手起家的。無論從收藏的規(guī)模還是精品的質(zhì)量上,都還不能與過去的收藏世家相提并論。

  第三、專業(yè)收藏家必須具備專業(yè)研究的熱情,并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體系,服務于國家和社會。

  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任何成名成家的收藏家,都是一流的鑒賞大家。無論是名垂青史的中國字畫收藏家張伯駒,還是中國瓷器收藏家孫瀛洲先生,無一例外。

  張伯駒先生(1898—1982)是中國現(xiàn)代最杰出的藝術收藏家。他的父親叫張鎮(zhèn)芳(1863—1933),與袁世凱有遠親關系,因此青云直上,擔任過直隸差委總辦等高官,主辦過開灤煤礦,創(chuàng)辦了中國鹽業(yè)銀行。張伯駒本人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他收藏的中國古代名家名作堪稱富可敵國,比如《展子虔游春圖》、陸機的《平復帖》、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貼》、杜牧的《張好好詩》、宋范仲淹《道服贊》卷、宋蔡襄《自書詩》卷、宋黃庭堅《諸上座》卷、宋吳琚《詩帖》卷、元趙孟頫《草書千字文》等稀世書畫珍品,每一件都堪稱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解放后,他和夫人潘素一起將自己的收藏全部捐贈給了國家。我們現(xiàn)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博物館里缺少了張伯駒的這些收藏,那么國家藝術收藏的分量,在我們心頭一定會感覺輕了許多。

  孫瀛洲先生(1893—1966)的情況有些傳奇特色。他原先是河北冀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的窮苦孩子,1906年來到北京做學徒,經(jīng)過奮斗,于1923年開辦了著名的“孰華齋”古玩店,成長為中國著名的古陶瓷鑒定專家和了不起的收藏家。解放后,他將自己慘淡經(jīng)營、多年收藏積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獻給了北京故宮,充實了故宮博物院內(nèi)的文物收藏。其中僅陶瓷一項就有2000件之多,25件瓷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他撰寫的文物鑒定文章,至今仍為專業(yè)人員的寶貴教材,他被譽為瓷器鑒定的“成化王”。當下,我國瓷器鑒定最權威的專家耿寶昌先生,就是孫瀛洲當年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徒弟。

  這些中國近現(xiàn)代的收藏大家,不僅具備了專業(yè)研究的熱情和水準,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體系,更加令人欽佩的是,他們以自己一生的努力成果,最終服務于我們的國家和社會。

  當下,這方面工作做得最好的中國收藏家,首屈一指是北京的馬未都先生。

  馬未都先生的收藏情況我比較了解,因為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與他就有過交往。據(jù)我所知,他早年作為北京的知識青年下過鄉(xiāng),返城之后當過工人,后來又去中國青年出版社的一個文學期刊當編輯。在80年代,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沒有形成,只有一些民間的所謂“鬼市”——也就是農(nóng)民收集了一些老舊的瓷器、書籍等雜物,天不亮時在城市路邊擺攤交易。由于馬未都喜愛收藏,很自然地就開始混跡在“鬼市”之中,并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而“投機倒把”,不斷積累自己的收藏閱歷和收藏品級,最終成為中國著名的瓷器和家具類的收藏家,創(chuàng)辦了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第一家民營博物館——北京觀復博物館。

  馬未都的收藏經(jīng)歷不可復制,或者說,他鉆了歷史的一個空子:比如說官窯瓷器和名貴家具,在過去它們就很值錢,可是在“文革”十年中,它們成為腐朽沒落的“封、資、修”的精神鴉片,遭受社會鄙視,根本不值錢,甚至白送人都不要!拔母铩苯Y束之初,大眾的收藏意識還沒有覺悟,而馬未都們就開始上手收藏了。等到一二十年后,中國人經(jīng)過改革開放時期,大家有錢了,也有了收藏的興趣,這些藝術品又開始很值錢了。所以說,馬未都的收藏,占盡了天時地利。

  2008年,馬未都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開課,講述了他的收藏經(jīng)歷和心得,進行大眾收藏知識的普及,電視拍了幾十集,播出后在社會上影響很大。有些行家在背后竊竊私語,進行詆毀。我深不以為然。

  我以為,馬未都先生上《百家講壇》,有些學術觀點值得商榷,完全可以進行公開討論,但是,對于他在電視臺講課這件事,應該說是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激發(fā)了大眾對于中華文化和古典藝術的熱愛之情,這一點不能抹殺,而且一定會寫進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史冊之中。這是馬先生的貢獻。

  2009年9月16日,我和馬未都相見于觀復博物館。他告訴我,“人啊,年輕的時候趨利,年紀大了趨名,自己越來越想干點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事。”他已經(jīng)決定,這一輩子收藏的藝術品不會傳給他自己的孩子,而是捐給社會。

  孫煒

[聲明]: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的價值判斷。

搜藏網(wǎng) 福建美術在線 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
更多友情鏈接

網(wǎng)站版權持有人:中國 山水畫藝術網(wǎng)

頁面瀏覽設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稱: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    本站網(wǎng)址qyd888.com  本站所有資料信息未經(jīng)我站同意禁止轉載,否則法律責任自負。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編輯部電話:13805590554   電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專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辦公微信:zgsshw  法律維權: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備案編號:  皖ICP備11008522號-1   備案圖標.png皖公網(wǎng)安備 3410030200029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