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人的老鄉(xiāng)張宗昌,曾在民國年代軍閥混戰(zhàn)時期擔任山東軍務督辦兼山東省省長。我小時就聽到有民間歌謠:“也有花椒也有姜,鍋里煮的張宗昌。早來的,吃點肉,晚來的,喝點湯。”關(guān)于此人的傳說很多。其中一個方面,是說寫了些“打油詩”。如關(guān)于濟南趵突泉的:“趵突泉,泉趵突,三個眼子一般粗。咕嘟咕嘟一咕嘟!
“打油詩”,創(chuàng)始人是唐朝的張打油,那人一天早上看見下雪,寫道:“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币驗樽髡呓袕埓蛴停娋徒小按蛴驮姟。打油詩,不是正兒八經(jīng)的詩,沒有詩意,有發(fā)揮,有想象,但不是合乎詩的要求的。大多經(jīng)不起推敲,有一點小幽默,也因為都押韻,所以,也能流傳。人們覺得有些趣味,就不去多想。就不去想雪下到狗身上,狗能不抖一抖?黃狗不會成為白狗,白狗也不會“腫”。
張宗昌,人稱“三不將軍”,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做的壞事不少。像說在鍋里“煮”他的民間歌謠,還有一些。
濟南有位文史收藏家趙曉林,搜集了許多關(guān)于張宗昌的史料,其中還有一本《效坤詩鈔》。效坤是張宗昌的字。此人不是只寫了一兩首打油詩,還是一本詩結(jié)集吶!
趙曉林在一篇文章中,給我們披露了幾首,我們可以見識見識這位“三不將軍”的詩才。一首叫《笑劉邦》:“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表椨鹪娭杏小傲Π紊劫狻本洌瑥堅娪纱苏f事。后兩句用的劉邦語氣,但那格調(diào)分明是張氏本人的。一首《俺也寫個大風的歌》:“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nèi)兮回家鄉(xiāng)。數(shù)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笔翘椎膭畹摹洞箫L歌》,然而那味道是張氏的,也是地道的軍閥語。
一首《游泰山》:“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后兩句是顛過來倒過去,稱為想象,還算不上。想象里有情理,這里什么理也沒有,一座山不可能倒過來,倒過來也不可能下邊細來上邊粗,上邊的嘩啦下來,還是下邊“粗”。一首叫《詠閃電》:“忽見天上一閃電,疑是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閃電?”也是張氏“想象”。玉皇不抽煙。閃電就不閃了?一首《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頂上有蛤蟆,一戳一蹦跶!边@是典型的順口溜。生活中,許多順口溜,是這手法。一句連一句,下句連上句,押嚴格韻。許多民間歌謠,也是這手法。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三不將軍”,還有點“詩才”,至少了解生活中的順口溜和民間流傳的歌謠。但詩仍然都是沒有詩意的“打油詩”。(苗得雨)
[聲明]: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網(wǎng)”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