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粉色国产福利在线观看_亚洲综合不卡一区_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_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楚?請點擊我 :)  會員注冊  
·返回首頁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關于我們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

2018中國冰雪畫派新疆行系列報道

首   頁 書畫藝術動態(tài) 歷代山水名家 當代山水名家 網(wǎng)站推薦畫家 實力派畫家推薦 理論之窗
各地美協(xié)組織 展銷大廳 書畫定制 國畫山水流派 藝海趣聞軼事 書畫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各省市
其他
斗方
豎幅
橫幅
 
    劉柏山
     
 

劉柏山

劉柏山簡介

      劉柏山,1964年生,現(xiàn)居北京,祖籍洛陽宜陽,就讀于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國畫高研班,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禮畫家、美協(xié)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出版有《中國國禮叢書劉柏山畫集》、《劉柏山水墨作品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寫生成果劉柏山山水畫集》、等等。曾應邀赴北京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全國政協(xié)禮堂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內外政要、部隊首長作畫,許多作品贈送外國總統(tǒng)、政要官員、訪華代表團、出訪代表團和四十五個國家駐華使館和中國駐外使館等。多次應邀出訪外國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業(yè)績入編外交部《新中國國禮藝術大師》、文化部《藝術中國》、中國國家畫院《翰墨精品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教學文獻》等大型藝術畫冊。擅長濃墨重彩,偏愛中國畫傳統(tǒng)水墨藝術,研究古法畫理、關注當代、深入生活,注重寫生。濃彩水墨,相得益彰,自然注入真、純、樸、靜、追求一種平和,渾茫,厚重的大美氣息,強調和追求筆墨意趣去表現(xiàn)自然的本質。


《炎黃二帝》創(chuàng)作隨想 劉柏山

《炎黃二帝》創(chuàng)作隨想 劉柏山

      2013年赴中岳嵩山擋陽山寫生,遠遠望去,由石巖天然形成的二尊人像,酷似中華始祖炎黃二帝,威嚴屹立,突兀挺拔;近觀山石結構縱橫交錯,極有韻致;回身俯視,山腳下小村炊煙裊裊,山泉清澈見底,感悟造化妙不可言。遍行嵩嶺無驚嘆,驀見炎黃在眼前,望穿古今滄桑事,國遇升平續(xù)千年。觸景生情,頓覺身心進入山水擬人的畫境之中,于是欣然命筆,點畫樹叢,線勾石面,筆皴紋絡,點、線、面交替進行,從各種角度畫了許多速寫,又參考了很多以往的嵩山、泰山、伏牛山、太行山等處山石、樹木、村落、河流的寫生原稿,終于形成了正稿,進入到了長達幾個月的艱辛創(chuàng)作階段。    
     畫面以炎黃二帝峰為主體,給人以高山仰止的審美感受,山體居中位置,蒼松掩映中露出村莊一角,屋舍數(shù)間,傳遞出炎黃子孫薪火相傳、延綿不息的旺盛生命力與天人合一的筆墨語言。群山之中,曲徑深處的潭水留白與天空留白遙相呼應,天水一色,拓展了畫面的想象空間,使得畫面滿而不塞,實中透虛。設色方面以土黃赭褐為主色調,暗喻炎黃子孫的黃皮膚,中華民族的黃土地。通過跋山涉水,回味寫生經(jīng)過,體會到了石濤的寫生觀:搜盡奇峰打草稿,對景寫生、對象寫意、對景表象。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方能在感悟中師造化,得心源,創(chuàng)意境,練心境,達到物我兩忘。
     2014年完成的這幅六尺山水畫<<炎黃二帝>>入選了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泰山至尊”全國山水畫展,深受專家好評,筆者應邀出席了畫展開幕式和頒獎典禮。 

豫西山村寫生感悟  劉柏山

千年古樹橿子櫟122x122cm 

豫西山村寫生感悟  劉柏山

     2013年10月22日,在洛陽國中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洛陽靈山國中書畫院院長田戰(zhàn)年及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縣政協(xié)的郅敬偉老師陪同下,赴革命老區(qū)趙堡鎮(zhèn)大橿子樹村寫生古木奇樹橿子櫟。
    大橿子樹村位于趙堡鎮(zhèn)西北部,因長有古木橿子樹而得名。這株橿子櫟高約7.5米,樹圍8.5米,需5人環(huán)抱,樹干中空可容3人。2009年宜陽縣人民政府進行古樹普查,測算樹齡約2000年。在它的周圍生長著十余株200年以上的橿子櫟樹,且有許多新生樹叢,這些子孫樹集中在村頭周長百余米的土丘上,周圍是丘陵耕地。2里外有小橿子樹村,現(xiàn)有2株樹圍在2.2米以上的橿子櫟樹。相傳這一帶自古就是一片橿子櫟林,伍子胥曾路過此地,在橿子樹下休息。大橿子樹村76歲老人黃酬子介紹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伊洛區(qū)抗日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張劍石曾與他的父親、時任黨支部書記黃長連聯(lián)絡,在大橿子樹召開支部會議。
     這株古樹經(jīng)歷2000年的風吹雨打,電閃雷鳴,依然枝繁葉茂,傲然挺立,崢嶸蒼勁。古樹風骨的人格化品質深深的感染著我,樹干紋理如云翻浪涌,令人震撼!見景生情,擺開畫具,命筆弄墨,全神貫注投入寫生。從上午10時起至傍晚才完成畫作。心存對大自然奇跡的驚嘆與敬畏,對千年古樹的感悟和理解,寫下此景此情。       
   

北京門頭溝燕翅寫生隨筆   劉柏山

       2013年4月17日,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愛國教授帶隊,師生共計十幾人,進入北京門頭溝燕翅寫生,入住群山環(huán)抱中的教師寫生基地。                                
     同大自然親密接觸備感親切,心曠神怡,聽到了山和水的呼吸,我和同學們認真的觀察山石樹木的微妙,體驗自然山水的情調。面對千山萬樹,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思考如何把課堂上書本中學習的古人筆墨法則,消化融匯到寫生實踐中去?用有限的概括的筆觸把無限繁雜的山石結構,物象紋理,脈絡,通過點線面筆墨符號躍然紙上。李老師讓我們記住一條就是永遠關注,永遠去學習那些最優(yōu)秀書畫大師的作品,這一條足夠了。我腦海浮現(xiàn)而出的是八大山人、石濤、龔賢、漸江、梅清等。一些古代畫家從來不作對景寫生,他們筆下之山水和我們眼前的真實的山水有著迥然不同的氣象,古人筆下的層巒煙樹、蒼林野坐,呈現(xiàn)出的是性靈與文化情懷。自然山水有一種造化與生命的力量。古人筆墨的高度提煉,自然山水的豐富真實。在寫生中如何理解感受傳統(tǒng)筆墨,造型,構圖與用筆的形式?認識在現(xiàn)實中充實技法表現(xiàn)能力,尋找適合自己掌握和應用的筆墨方式。如何完成古法轉換適合自己寫生的新畫法新方式?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這是理論與實踐的困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困惑。李教授認為:一門心思的畫好眼前的實景,把感悟到的東西盡情的表現(xiàn)發(fā)揮出來,其他的學術上的爭論對真正的畫家來講毫無意義,因為一個畫家的畫是靠畫出來的而不是靠嘴說出來的,如果你畫不出來,在畫上體現(xiàn)不了,即使你說得再好也沒用。所以,寫生時忘掉技法就是寫生的最高技法,很少人做得到,學習古人,要融會貫通,面對雄偉壯觀,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油然而生的應是敬畏之心,以你的畢生所學,無論你再高的技藝,學習了再多的皴法,最終在大自然面前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渺小無比,只有老老實實的拜大自然為師,不被畫法墨規(guī)所困,真實的描繪物象,追著光線畫,在畫面上出現(xiàn)矛盾,制造矛盾,最終解決矛盾。畫家要以古人為師,尤當以天地為師,活學活用,師我心,用心靈去體驗生活,只要你懷著對大自然的摯熱之心,真實地描繪物象,寫生的技法、構圖、處理畫面的技巧便會應運而生。        
      我的困惑全無,豁然開朗,心中暗然欣喜,身心渾然融入畫境之中。十幾天時間里,早起晚歸,大峽谷中山崖陡峭,紅霞映照峰巔,大氣沉穩(wěn),恢宏蒼茫,這正是我夢中景色。我選擇好角度,支起畫架定坐命筆,一支毛筆起始至終從一點畫起,累加筆觸,山體大結構線縱橫交錯,分隔出無數(shù)大小參差變化著的幾何形塊面結構,陰陽交替變化,橫豎、大小、濃淡、虛實畫近樹遠林,以簡約之筆概括燕翅性格,點畫門頭溝特征,收尾階段點點畫樹叢,層層皴石紋,筆筆謹慎,點點精心,電視塔,電線桿進入畫面更增添了幾分現(xiàn)代科技的氣氛。中午時分,車開到深山谷送來了餅干、面包、火腿腸和礦泉水,補充些能量接著繼續(xù)畫,一坐一天,一口氣畫了4幅寫生。                                        
     十幾天時間,我畫了幾十幅樹木,山水寫生。李教授看后認為,我很真實地畫出了北京門頭溝的山石結構和特點,控制畫面,處理畫面能力很強,把古現(xiàn)代筆墨技巧融入到現(xiàn)實寫生中去了。尤其是畫樹畫的最好,很有自己的特色,繁而不亂。他鼓勵我專門畫樹,畫各種各樣的名樹、古樹、雜樹再配以山水小景,一定要畫出個性特色,出版樹的專集,舉辦樹的畫展。他說,古人沒有畫過門頭溝,因此你畫的必須是你自己心里的門頭溝。師其“造”難,悟其“化”更難,所以,“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是不可分離的姊妹。
     寫生讓我得以對內心與大自然的不期而遇有一種最為真實和真切的表達。我很慶幸自己的名字叫柏山,與山水、樹木、花鳥魚蟲有頗深的緣源。我深深地熱愛寫生這種狀態(tài)和方式,因為,這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雁翅人家》 39x39cm

《雁翅人家》 39x39cm

新鄭薛店棗園畫棗樹  劉柏山

     2013年12月上旬,我和妻子高巧珍,赴河南新鄭薛店鎮(zhèn)花莊村、孟莊等地寫生棗樹。

       在古棗園,我看到許多歷史悠久,造型奇特的古老棗樹,600歲、800歲的,千年以上的老棗樹隨處可見,歷經(jīng)風雨,飽經(jīng)滄桑!通過與棗農(nóng)聊天溝通,了解了棗樹的枝干結構,生長特征,慶幸自己目前還能見到這些棗林,還能畫到這些古老棗樹,說不定明年后年征地擴建就會砍伐殆盡,再也看不到了,再也畫不成了。看著老農(nóng)一臉的無奈,我心里一陣酸楚,看著一顆顆奇形怪狀的祖宗輩分的古棗樹,仿佛它們正在流淚,心里在流血。從古至今,時代不斷變遷,政權不斷更迭,生命不斷的消亡延續(xù),而眼前唯有這古老的棗樹仍舊昂首屹立在乾坤之間。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見證了太多的榮枯盛衰。這些笨拙的、樸實的、強壯的老棗樹,仿佛在與我對話,向我傾訴它們的不情愿、不甘心,我能夠做的是用鏡頭來拍照,攝像,用畫筆、墨色來記錄這一片又一片的棗林,一顆又一顆棗樹。因此,妻子拿起了照相機,我支起了畫架,鋪開了宣紙、卡紙,拿起毛筆,弄墨調色開始畫了起來。褐色的大肚子樹干上面疙疙瘩瘩的,樹內部已經(jīng)長空,成為很長很大的窟窿;主干像條巨龍的腿,鱗片脫落了許多;順著樹干向上看,樹枝彎彎的,很像龍的爪子。這種古拙之態(tài)、堅貞風韻非常適合骨法用筆,長短線勾型,枯筆皴擦,一幅接著一幅得畫,無法收筆也不想收筆,中午不吃飯,不喝水,抓緊所有時間畫。
     長鏡頭、短鏡頭、拉近、推遠、整體、局部、工筆、寫意,用不同方式、多種形式記錄著棗林棗樹的面積大小、數(shù)量多少,記錄著棗樹的年齡、身高、長相、體重,用速寫不停的勾勒出一棵棵奇異的枝干造型,用水墨色彩描繪出早晨霧景、正午光景、殘陽暮景等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不同氣候下棗樹枝干的明暗、陰陽、色調的變化。經(jīng)過半個月的艱辛寫生,完成作品幾十幅,拍攝棗樹照片幾千張,錄像一百多段。
     這段時間的寫生經(jīng)歷,震撼心靈,我們是用良心,責任和義務在學習、在寫畫、在記錄、在整理,使我們受益終生。來源于生活的作品,與大自然生靈對話而產(chǎn)生的作品,才是有血有肉有骨有筋、有格有品有韻有神的作品,此乃樹法之悟也。      

《古棗品格》 60x50cm

《古棗品格》 60x50cm  

  
武漢東湖梅苑寫生      劉柏山

     2012年 3月中旬,第21屆中國武漢東湖梅花節(jié)之際,應邀赴武漢東湖梅苑寫生,二十天內畫了一百多幅速寫和水墨小品。歷經(jīng)兩個多月的辛勤創(chuàng)作,終于完成了武漢東湖古梅系列十幾幅巨幅梅花作品。欣喜之余,還寫作完成了《梅花賦》,真實地表達了我對梅花的真摯感情和發(fā)自肺腑的喜愛!

梅花賦    劉柏山

《古梅香韻》122x122cm

梅花賦    劉柏山  

      梅花乃中國傳統(tǒng)名花,栽培歷史兩千余載。梅花不怕霜雪侵,凌勵冰寒節(jié)愈堅,其性剛烈、鐵骨錚錚、富于斗爭性,堅貞不屈的高尚品德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之象征,一直鼓舞人們積極向上,自強不息,位居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首,自古備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梅花品種三百有余,資源豐富,遍及全國,以南京、武漢、成都、貴陽為最。其屬薔薇科落葉觀賞花木,梅花家族歸三個種系、五大類、十八種類型,武漢江梅、金錢綠萼、白須朱砂、鐵骨紅、大羽、南京乙女、南京紅、成都白閣宮粉、粉霞、變瓣大紅、貴陽貴妃臺閣、人面桃花等等。 
      早春時節(jié),繁花似錦、紅梅萬樹、爭奇斗艷、暗香四溢。倒春寒雪,瑞雪壓枝,雪欺鐵骨花更紅,來此踏雪尋梅者絡繹不絕,意境天成。梅花為花中之魁、形神兼?zhèn)、色香俱佳、獨領天下春。其花香幽、色雅、韻勝、格高;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質最高堅。其堅韌不拔,不畏霜雪,抗逆避邪,尊為領袖品格,享有“天下尤物”之美譽。
     我漫步在梅花叢中對景寫生,物我兩忘,領略了一番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意境。花朵嬌小玲瓏,疏密有致,俯仰開合,鐵骨生春更顯繁華崢嶸,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幼蕾點點如豆;含苞光潔似珠;初綻花朵像初生的嬰兒咧開的小嘴,顯示生命的萌動;半開的花瓣若少女啟露之紅唇,充滿青春的活力;怒放的梅花則像是熟女熱情洋溢,親切可人;滿目雨蝶紛飛,朱砂起舞,綠萼披翠,花瓣中心有孔,酷似古錢幣;花中育花,懷胎孕子,紅懷抱女,艷紅照水;優(yōu)美奇特,實乃梅中珍品奇種。梅花色彩雖沒有牡丹濃艷奪目,但猶如東方美女凝香迷人,玉蝶梅的素白皎潔如玉,雅致怡神;宮粉梅的銀彩淺妝淡暈,晶瑩鮮明;朱砂梅的嫣紅紅火似火,熱烈奔放;深深淺淺、淡淡濃濃、黃黃綠綠、青青白白、令人賞心悅目,目不暇接,眼迷神亂,真是素艷凝冰林,清香玉滿枝。∪f樹梅花,憑借著和諧之春風,蕩漾起一片片,一排排五顏六色的絢麗多姿花的海潮。
     梅花的枝干姿態(tài)有別于其他花卉,剛健蒼老、古樸優(yōu)美、大枝斜出,蒼勁挺秀;小枝橫條似箭直指云天;曲中見直,枯中含潤,柔中隱剛,疏落欹側,氣度非凡,給人以堅強、力量和希望;老梅枝干遒勁,精神抖擻,無數(shù)裂紋疤痕記錄著坎坷滄桑歲月,然而老桿出新枝吐新芽依然吐出秀麗和朵朵芬芳;垂枝梅,形態(tài)如傘,花枝自然垂地,灑脫飄逸;龍游梅,枝條自然扭曲似條條蒼龍蜿蜒盤轉,曲曲彎彎,扭身擺尾,神韻獨超。梅枝形態(tài)各異,是梅花似鹿,是鹿似梅花,梅與鹿渾然一體,讓人捉摸不定,形如獅或如象,似神猿仙鶴,像麒麟龍虬等等,千姿百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奇妙無窮。
     梅花寓意甚深,內涵豐富。梅開五福象征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太平;又象征著漢滿蒙回藏民族大團結;并具有四德,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還有竹節(jié)為夫,梅品為妻、古人愛國之士多以梅花傲骨精神自勵。寫梅花、畫梅花、學習像梅花一樣做人、從中受益匪淺,激情滿懷,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
      梅蘭竹菊,論傲骨,梅花為首。古今頌,文章筆墨,鐵骨丹心。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萬卉叢中笑,領袖品格誰領風騷?毛澤東。李白詩,陸游詞。王冕畫,萬古魂。顯本色,英雄千古絕唱。風打雨摧枝偏鍵,冰欺雪妒花更艷。看驚天動地春潮起,心飛蕩。

《武漢東湖千年古梅》122x122cm

《武漢東湖千年古梅》122x122cm


中岳嵩山寫生感想   劉柏山

      2014年春節(jié)剛過,我們全家登上中岳嵩山黃蓋峰,身傍中岳廟,一覽眾山小。
       坐下來靜靜地細細品味嵩山之美,美在于石,宛如刀砍斧劈,石縫中點綴著蒼苔植被,極有韻味。石頭是天地之骸骨,清泉石上流是天地之血脈,群山壁立、巒臥嶺平、神奇景色、心馳神往、嵩山自然非凡。
       
      忍不住翻越巒嶺,進入嵩山腹地,欣賞更美景色。畫人游景根本談不上逍遙灑脫,既要欣賞美景,又得抱著相機左照右拍,還得不失時機的坐下來畫幾張速寫,峰奇巒秀、蒼松翠柏、煙云古剎、孤村小徑、農(nóng)舍民居都成為我的寫生對象。我特別喜歡山谷中巨大石巖,石群紋理粗礦,塊面結構復雜豐富,特別適宜點線面綜合表現(xiàn),筆墨拙澀、勾皴點染格外出味,有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之感覺。對景寫生關于山石的外形特征我要整體概括把握,牢記“取舍”二字。但有些絕妙的山石結構,偶爾遇上能打動我心的物象,奇特的境界、節(jié)奏、韻律,我都會盡可能詳細的記錄下來。有些關鍵要緊處,要下大力氣畫詳細些,哪怕一整天只畫一個局部,只要是引入情思的景物,哪怕是幾間房子,一顆孤樹,也不要放過。畫了很多速寫,表現(xiàn)的都是大的結構形態(tài)。我特別喜歡用鋼筆畫速寫,喜歡線條表現(xiàn)的形式感,豐富多彩,山石線條縱橫交錯,起伏變幻,披麻、斧劈、折帶、卷云、雨點.....隨心所欲。這些大量的積累下來的寫生原稿,為我日后創(chuàng)造巨幅嵩山系列畫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嵩山寫生使我面對大自然而獲得許多藝術靈感,每當我翻起這些不成熟的第一手素材,總能觸及我內心深處對嵩山的熱愛和回味!總是能夠產(chǎn)生畫興!我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

《嵩岳人家》94x178cm

《嵩岳人家》94x178cm

 

《山中流年》創(chuàng)作概括   劉柏山

     《山中流年》是基于對故鄉(xiāng)花果山的寫生稿而創(chuàng)作的;ü轿挥谠ノ饕岁柧硟,屬秦嶺分支熊耳山脈,主峰海拔1832米,有“雄峻賽五岳,奇秀冠中原”之譽。據(jù)《太平寰宇記》載,此山在北宋時即名曰花果山。清乾隆十五年碑記云:“斯山也,即西游記所稱齊天孫佛成圣處。”山中有農(nóng)家散居,恍若世外;任流年似水,自生生不息。筆者身臨其境,頓覺天人合一,形骸隨化,喟然而生“幾回柯爛”之慨,因有是作。  

《山中流年青綠》94x178cm

《山中流年青綠》94x178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青山高臥178x94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青山高臥178x94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山居幽情178x94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山居幽情178x94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泰岱清暉178x94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泰岱清暉178x94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千年古剎禪拳少林94x176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千年古剎禪拳少林94x176cm

 

 

 

畫家劉柏山先生作品欣賞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wǎng)站無任何關聯(lián)。本網(wǎng)發(fā)布的訊息您如發(fā)現(xiàn)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wǎng)聯(lián)系,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后,我網(wǎng)會選擇刪除。如您想轉載本條信息到手機微信或微博,請在網(wǎng)頁下端左側點擊“分享到”自助轉發(fā),或關注本網(wǎng)微信公眾號zgsshysw。

搜藏網(wǎng) 福建美術在線 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
更多友情鏈接

網(wǎng)站版權持有人:中國 山水畫藝術網(wǎng)

頁面瀏覽設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稱: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    本站網(wǎng)址qyd888.com  本站所有資料信息未經(jīng)我站同意禁止轉載,否則法律責任自負。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wǎng)》編輯部電話:13805590554   電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專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辦公微信:zgsshw  法律維權: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備案編號:  皖ICP備11008522號-1   備案圖標.png皖公網(wǎng)安備 34100302000295號